荧光夜跑炫彩副中心

原标题:荧光夜跑炫彩副中心

夜跑爱好者们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活力开跑,体验运动快乐。记者 党维婷/摄

卸下白天的繁忙,沐浴凉爽的夜风,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夜跑,正受到越来越多跑友的欢迎。为迎接全民健身日,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日前,“夜尚京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公里健康夜跑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活力开跑。“运河+体育”融合发展正在副中心全面推动。

周周有比赛 拉动夜间经济消费

19时,一片荧光海洋中,300余名跑友集结城市绿心活力汇,荧光装备随处可见,大家兴奋地在出发点拍照留念,等待赛事鸣枪。19时30分,鸣枪开跑,跑友们从活力汇出发,绕跑公园内星形环路,全程约11公里。

夜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体育元素是夜经济的重要支撑和驱动之一。此次荧光跑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丰富市民夜间体育活动,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户外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因时制宜,积极响应“夜经济”,引流量、聚人气、促消费,带动夜间消费市场扩容,唤醒城市夜间活力。活动由北京市体育总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区体育局、北京马拉松协会、北京北投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协办。无排名之分,无速度之争,夜跑爱好者在活动中尽情欣赏城市副中心魅力夜景,体验运动快乐,感受派对氛围,共度美好夜晚。

本次夜跑活动还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带动周边商户的夜间经济。“到今年年底,除了会形成周周有比赛的体育氛围外,还会结合体育赛事拉动夜间经济消费。”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补强晚间健身环境 家门口安心锻炼

晚间运动,已经成为全民体育健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晚时间段是群众户外健身的高峰期,为此,副中心在体育环境建设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相应的软硬件服务保障。

21时,怡乐西路两侧的行人步道上,仍有不少人在锻炼。正在计时跑步的居民王先生说,他就住在附近的大方居小区,白天上班没时间,趁着晚上凉快运动一下。和他一样想法的人还有不少。一到晚上,躲在空调房里的居民纷纷出来活动。公园里、广场上、场馆里,广场舞、夜跑、打篮球……各种运动好不热闹。

市民郝爽喜欢每晚出来跑跑步,步道平坦、灯光明亮,沿途绿意盎然、空气新鲜,跑起来十分舒畅。她说:“现在周边适合夜跑的道路越来越多,沿途还有座椅,累了能休息,免费的健身器材还可以做拉伸和热身,非常方便。”

22时,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冯颖义正围着5.5公里的星形环路匀速奔跑。和她一起奔跑的,还有跑团的团友们。“现在我们都是在家门口锻炼,大运河沿线、绿心、森林公园、西海子公园这些都是跑步锻炼的好去处。”冯颖义说。

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市民晚间健身的需求,相关部门在修建绿道时铺设了平坦的塑胶垫,健身器材周边也增设了照明灯等设施,方便群众健身。

前不久,区体育局还发布了十大公园跑步胜地、十大骑行路线、三大马拉松线路,让市民在户外休闲中感受副中心的诗情画意。随着副中心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热爱户外运动的市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一批民间自发组建的体育健身公益组织也加速形成。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成员主要为副中心的建设者,以及众多田径爱好者,包括退役奥运冠军、通州马拉松女子冠军等,目前跑团成员已有千余人。”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团长郭伟娜介绍,“现在副中心可以选择的户外运动场所有很多,我们最常去的地方有奥体公园的田径场、绿心的星形环路、减河公园的绿道等,环境都很美。”

“运河+体育”完善提升相关配套设施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副中心建成园林健身步道98.06公里,全区体育设施实现100%全覆盖,全区在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达到110余家,涉及健身、游泳、羽毛球、台球、篮球等共计十余项,每年接待健身群众45万人次左右。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开,未来之城生机勃发。《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中提出,要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城区。优化步行环境,构建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完整连续、蓝绿交织的绿道网络。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绿荫率达到80%以上,副中心自行车道里程达到2300公里左右,建成绿道约280公里,水岸及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0%以上。

未来,副中心将推动“运河系列”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筑牢“运河+体育”融合发展基础,完善提升活动相关配套设施。期间,将协调区文旅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结合相关赛事活动及全民健身需求,合理配置休闲驿站、自行车停放、手机充电、标识系统、更衣室、淋浴间、储物柜及防疫检测等配套设施,同时合理规划运河两岸及绿心公园露营区域,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丰富百姓休闲娱乐方式。

同时,副中心还将打造“运河+体育”产业联动体系。打通运河绿道断点,完善运河绿道体系,在围绕水系发布的“跑步、骑行”十大线路基础上,沿线设置相关文化、餐饮、消费地标等引导标识,串联线路周边资源,增设非遗展厅,展现通州传统体育活动魅力,带动实现“运河+体育”产业联动发展。此外,推动大运河水上运动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打造通州区水上运动永久性建筑,为承接专业水上赛事、后备人才培养及大众亲水活动开展奠定硬件基础。(田兆玉)

(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