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股》台开女董第一手自白 邱于芸「三箭」再拚一甲子

近来频频登上新闻版面的台开,犹如八点档连续剧般匪夷所思的事件,让人不禁问道,这家公司到底怎么了?!事实上,这家老字号的土地资产开发公司也曾盛极一时,尤其是台湾经济因工业区而起飞的年代。现在的台开,正处于新旧世代交接的转折磨合期,新任董事长邱于芸,接受本刊专访时,坦言这条路颠簸难行,但她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事,是对公司、股东、员工都好的事。对于台开即将下市一事,她说:「如果每个人一生当中只能有一次信用额度,只要我还没用掉之前,一切都有机会。」对于引发小股东争议的私募案,私募股权投资是台湾企业相当热爱的「筹资」方式。

谈起去年至今,台开透过股东会决议的私募案,邱于芸表示,当初会贯彻私募案,最大目的就是充实营运资金、让公司能继续营运下去,希望资金尽快到位。当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意见,甚至面临独立董事质疑,但为确保广大股东权益,在内部董事会上取得共识之后通过私募案,完成股东会决议。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让台开顺利经营,而这就是公司的「救命钱」。

虽然有部分大股东持反对意见,认为私募定价有「跳楼大拍卖」之虞对此,邱于芸说道:「一切依据股东常会决议的订价和共识来推动私募,在合乎程序的情况下,这是现阶段最直接,也迅速能为公司存续所做的努力之一。」并强调,参与私募案所取得的股票,不得买卖 (闭锁3年),也就是说,现任经营团队必须说服有意参与私募的投资人,「台开在未来3年内能够顺利转型、营运步上正轨」,这不仅攸关这笔投资能否顺利回本,更是台开浴火重生的关键时刻。除了一肩扛下私募案的成败压力,身为台湾少数女性企业家的邱于芸也坦言,「确实有不少挑战待克服」,不仅仅是以女性身分接班”类”家族事业而已,当前还有公司运作模式、债务状况等问题需要重新检视。

她形容,这就像接手了一台十几年的古董车,你要思考帮它做那些检验?针对所看到的问题,做出怎样的调整与更新,不只让它能顺利重生运作,而且性能更好,还要合于法规。接手台开之后,邱于芸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察觉到过去所建立「政府委托式」的土地开发模式。

她举例,过去与政府共同开发,可能一个案子一做就要十多年,但现代时代不一样了,不是站在原地等待机会,除了必须重新评估融资、资金策略,更得思考怎么去结合盟友,一起开发更多如高铁案的大型案件。

邱于芸坦言,台开过去体质里的国营与公股基因,某种程度或许注定了它的「不得安宁」,然而,民营化之后,台开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的改变,才能寻求生存之道。许多人都在看,邱于芸会怎么下这一盘棋,又会怎么「改造」这间公司。

对此邱于芸也回应,她想做的转型并不能随心所欲,追求大破大立,更不是让整间公司砍掉重练,反而是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最佳的平衡。而现阶段她正在做的,就是保留台开原先擅长的大面积土地开发优势,把这项强项与品牌推广出去,同时全盘检视现有土地使用状况是否能再优化升级,当中也包括协助辅导厂商、工厂进行必要的转型。

在政策趋势上,能不能跟上工业4.0发展,甚至是能否搭上新南向政策列车,跨出国门帮助更多东南亚台商在国内扩张或在海外设厂。「跟过去最大不同,我想是台开多了一份带领台湾产业往上走的使命感。」邱于芸如是说。

比起回应满城风雨的传言,邱于芸更多心力是放在思索台开的未来与下一步。她用女性的细腻与过去的个人经历,试图用新思维与视野替台开「止血」,并注入新生命。她打趣形容:「现在的心境其实很像家庭主妇,要精准掌控家中整体财务状况,把关每一笔开销跟收支,但又不免想着要如何让孩子去补习跟学才艺,甚至是送他出国深造。」

谈到台开的短期规画与转型目标,邱于芸表示,首先除了解决过去财务杠杆失衡的问题外,另一个首要之务就是重建公司的「信用评等」。这不仅是让外界能重新建立对台开的信赖并招募人才,也希望让整个台开员工的内部氛围,是信任公司、有荣誉感,也有足够凝聚力的健康状态。

或许邱于芸这条二代接班之路的开端,也是台湾经济的中生代工同问题,虽比起一般企业多了点戏剧性,也注定得单打独斗,但从团队的真实声音或许也反应,台开的下一步有机会用团体战翻转宿命,撕下种种负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