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长照时代 许立民打造理想高龄社会:健康、安心、尊严
▲专访台北市政府社会局长谈长照时代,最理想的高龄化社会。(采访撰稿/记者黄棱涵;摄影剪辑/记者李毓康、谢婷婷)
▲许立民从台大医师转换角色成为台北市政府社会局长,凡事以个案需求为出发点。(图/记者李毓康摄,下同)
记者黄棱涵/采访报导
历经过无数生离死别的许立民,从台大医师转换角色成为台北市政府社会局长,身兼两种不同角色的他,最常被问到「要如何把社政和卫政融合」,许立民肯定的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从个案的需求做出发点,就不会是问题」,个案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帮助,「社政」与「卫政」是互补,不是对立,不需要争着当主导者,这就是他接任社会局长两年多来,感触最深的心得。「只有医疗,没有生活照顾的长照不会好;只有生活照顾,没有医疗的长照不会广」,为了整合医疗与生活照顾,台北市社会局推出「石头汤计划」,让长照服务第一线尖兵「照顾管理员」主动走入社区,评估失能者的需求再对症下药,安排长照服务,就像医师对病人开药单,吃对药,症状才会好转。
石头汤计划主打「跨专业服务送到家」、「近便社区服务站」、「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家属电话咨询服务」三大特色,在内湖区、中正区、松山区及大同区都设有服务站,从去年10月底执行到现在,许立民表示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封闭的长辈开始与家人有良好互动,在多项服务的辅助之下,家人照顾的压力相对变小,有较多的时间与长辈互动谈心,因此让长辈渐渐打开心门,甚至愿意走出社区。
台北市至2016年底,超过65岁长者已42万人,预估在2025年,每五人将有一位是老人,台湾的长照时代来临,但「人力」却是相当令人忧心的问题,许立民认为「一个产业如果年轻人进来的动力是弱的,这个产业要被说是上升的产业很困难」。
居服员年龄平均54岁,但台湾有马偕、北医、长庚、康宁等7间长照系学校,毕业后的从业比例却相当低,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薪资低」,因此,台北市去年改为「双轨制」,除了原本的时薪制,也新增月薪制,并在今年把月薪底薪调为3万5000元,希望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产业。另外,建立产学合作平台,让学生到长照机构实习,累积照顾知识,毕业后能直接转为正职。
▲许立民心中最理想的高龄化社会:「健康、安心、尊严」。
长照十年计划2.0 「因地制宜」最贴切的服务
中央推动「长照照顾十年计划2.0」,并把长照资源分成社区ABC,许立民说「A是整合资源、B是专业分工、C是社区可近性」,这没有统一公式,不可能一个公式套入全台湾的社区,应该要在ABC的精神下「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照顾模式,才会让每一位长者得到最贴切的服务。
「国家只要买对东西,那个产业跟国家发展就会上来」许立民觉得长照2.0就是对的东西,国家应该用更大的资本来买这个东西,面临台湾的少子化跟高龄化,长照这一块还不够完善,台北市为长者提供多元服务,也积极扩增日照中心,目前有18间,预计在110年会增加到35间。
面临长照时代 最理想的高龄化社会
「健康、安心、尊严」是社会局长许立民心中最理想的高龄化社会,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经的过程,但老人只要健康的时间越长,对他来讲就是幸福。在老化的过程中,失能是自然现象,这时,社会跟国家共同承担,家属才能安心,最后不要过度医疗,让当事人有时间跟亲友道别,有尊严的走,而不是在冰冷仪器与无效医疗下结束这一生。
「如何看待死亡」是生命的课题,也是老化里重要的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许立民认为其实是反过来的「未知死,焉知生」,你只有知道自己是怎么看待死亡的时候,心灵才能得到安宁,在最后离别时拥有尊严,就是圆满的一生,对于自己怎么看待死亡,许立民说「今日事,今日毕」,他会秉持这种精神,一步步将台湾打造成最适合银发族居住的高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