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能改变韩国社会?
图╱美联社
新闻提要■其实,韩国企业鼓励同仁直呼英文名,不是最近的事,但是,近来却有愈来愈多的大企业,包括KYOBO、CJ、SK、三星等CEO带头要求员工直呼他们的英文名,为的是要打破与同仁间的那道墙。
精句选粹■Some complain about the side effects of using English names at work.
教保生命保险(KYOBO Life Insurance),是韩国前三大寿险公司,KYOBO今年8月公司成立满65年,65岁是韩国法定退休年龄,在公司65岁的这一年,做了一项决定:公司内部不再使用职称,不论级别多高都直呼英文名。
2022年,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就开始要求同仁们叫他「Tony」,而不是董事长。三星电子执行长韩钟熙(Han Jong-hee)也在2022年,要同事们以他英文名字的缩写,而非职称称呼他…。
在韩国,有愈来愈多的韩国企业,在公司内部同仁间不再使用职称,而直呼英文名。
用英文名消除阶级距离
直呼英文名,而非职称,理由不外乎是为了消弥公司内部的「阶级」距离,更重要的是想要借由直呼名字的「平等」,想要达到沟通无碍的目的,韩钟熙就直白的说,是为了避免「与同仁间筑起一道墙」。
其实,早在2010年时,韩国IT新创事业几乎都是以英文名取代职称,韩国最大的通讯软体公司Kakao是其中典型代表,从2010年创立以来至今都一直维持着直呼英文名的「企业文化」。
对像Kakao这类IT新创事业而言,将「头衔」摆一边的「平等」沟通模式,可以让同仁们更容易的将想法表达出来。当类似Kakao等公司的平行管理模式,愈来愈成功,特别是Kakao大到可以与三星相提并论下,韩国众多大财阀们也开始认真思考是否要改变?
事实上,韩国大企业集团也都致力于透过各种方式,强化内部的沟通,包括三星电子从2017年开始将职位从五级减化一个并统称为「Pro」。现代汽车集团也从2019年开始将阶级减少到两个:经理和高级经理;并且也都鼓励同仁们使用英文名字。
然而,韩国一直是个高度「极权主义」的社会,且「上尊下卑」、「上命下从」的社会价值观实在是「树大根深」难以轻易憾动,直到最近,遭到「MZ世代带来的海啸」冲击。
MZ世代推动旧思维改变
MZ世代(Millennials and Z世代的组合),在韩国指的是,出生于1980年后到2000年,且已踏入社会的一群。对MZ世代而言,「年龄大不代表什么都能做得好,年龄小也不代表什么都做不好,人的能力不是由年龄决定。」
MZ世代的人更关注个人的需要,而不是集体的需要,自然会对韩国社会重视年龄和阶级的文化,视为不合理,当MZ世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主流,韩国社会也开始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旧思维,而直呼英文名,而非阶级,是其中最为简单的方法。
这种时代感,也与韩国企业愈来愈国际化有关,当企业快速全球扩张时,若还坚持韩国传统的那一套,恐怕也很难放眼全球了,CJ第一制糖的泡菜、辣椒酱、参鸡汤等多项食品行销全球70多个国家,2022年美国的收益是仅次于韩国。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CJ主管们发现,外国人其实都很难正确发出韩国人的名字,如果外籍同事连名字都叫不出来,遑论进一步的沟通,所以,英文名是沟通的第一步。
只是有了英文名,就算能打破公司内部因阶级筑起的那道墙,恐怕也难推倒在韩国社会「根深」的那棵阶级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