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文总最新匠人魂「造一艘船离开陆地」 达悟族亲海、敬海精神
▲文化总会近日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造一艘船离开陆地,纪录达悟族亲海、敬海的族群精神。(图/文总提供,下同)
记者陶本和/台北报导
文化总会近日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造一艘船离开陆地,纪录达悟族亲海、敬海的族群精神。本集影像由兰屿渔人部落耆老钟马雄与红头部落的夏曼・马多博士为主角,道出造一艘「拼板舟」的技艺,以及任重道远的家族、部落甚至族群精神。
文化总会秘书长李厚庆表示,《匠人魂》系列影片第47集以台湾东南边的小岛兰屿为拍摄地,纪录拼板舟制程的技艺。他说,台湾是海洋国家,达悟族勇敢走向海洋,并在潮汐间长出顺应生态、季节的习俗,种种通往海洋的传统,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文总要用《匠人魂》让世界看见台湾的海洋文化。
影片开头呈现兰屿的日常景象:海面上的拼板舟、孩子海边戏水、渔民潜海捕鱼,还有一条条风干的飞鱼。钟马雄在影片中说,「我们的老祖宗与神,每年都给我们飞鱼,而且飞鱼来时天气很好不易船难。」达悟人造船捕飞鱼,并相信这是上天的恩待,道出他们对拼板舟的坚持与背后文化意涵。
钟马雄小学毕业时,父亲便教导他造船、抓鱼看海流;夏曼・马多博士则在三十岁回到兰屿,跟随部落长辈参与造大船工事,逐年累积经验。上山取材则是造拼板舟的第一步,造船之难,在取得合宜的木材。
夏曼・马多博士解释,造一艘船需用多种树种:船底板直接触及砾滩与暗礁,首选坚硬耐磨的台东番龙眼;船的首尾采用耐撞的榄仁舅;船板考量浮力,选用大叶山榄、面包树、绿岛榕等质地轻软的板材;接合所有拼板的木钉则以小叶桑制成。少量多样的树种造船,维持生态永续性,也反映兰屿丰富的林相。
造船者以27块构件拼接出一艘二十人大舟,没有蓝图,更没有精确的规格,「你自己要去判断说我要做多大,方便我怎么拖上来、推下去,是看你个人。」夏曼・马多博士以指辐丈量示意之余强调:「只要稳就可以,只要你的船做得很平稳,你这艘船就不怕翻船。」
这条上山到下海的造船之路更是整个家族的大事。钟马雄表示,船表现家族的团结与荣誉,由十余名男性联手伐木劈材、拼接成形、雕刻绘饰,妇女也会练习耍发舞于祭典时演出,并种植芋头,等船完工落成下水,再将芋头、猪肉堆满拼板舟并分食,祈求平安。祭典的高潮则由众人将大船擡往滩头、抛船到试航。「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且在2至3年的过程中,每⼀个⼈都要⾝体很健康」。
据闻达悟族人曾出海航向国际,到巴丹岛贸易,近年两地再次展开交流,兰屿也发起航海计划,跨部落共筑一艘二十人大舟,希望重现这条祖先行过的水路。钟马雄、夏曼・马多博士等人因为造舟而聚首,出借自己的器具、技术与劳力,造船终由父传子继的个体技术指导,走向具有公共性的人文知识传承。
承继前人技艺的夏曼・马多博士也说,「做船不是家族的事了,应该是属于我们兰屿人的。」并向年轻人喊话,想学做船的都可向他学习,继续传承这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