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看台湾》火车变移动实验室趴趴走 科普列车只载未来科学家
参加台湾科普环岛列车科学实验的小朋友上车后,个个精神雀跃,纷纷拿起图卡拍照留念。(黄子明摄)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跨领域科学教育中心主任戴明凤(右),特地把远在北横深山内的巴崚国小列入科普列车活动,亲自提早一天清晨3点多开车上山接引小朋友下山。(黄子明摄)
远在北横深山内的巴崚国小参加科普列车活动,出发前小朋友与老师在停车场合影留念。(黄子明摄)
桃园市复兴区巴崚国小小朋友在科普列车启动仪式中准备上台表演合唱,老师忙着为他们整理发型及仪容。(黄子明摄)
参加科普列车活动的学生在月台等待列车时,拿着笔记本讨论实验内容。(黄子明摄)
台铁局副局长朱来顺(左二)在科普环岛列车启动前,上车为参加活动的学生打气。(黄子明摄)
参加科普列车活动的桃园国中与桃园市自主学习3.0实验室自学生在列车上实验如何用砂石将脏水滤清。(邱俪萍老师提供)
参加科普列车活动的桃园国中与桃园市自主学习3.0实验室自学生在列车上实验如何用砂石将脏水滤清。(邱俪萍老师提供)
参加科普列车活动的学生下车后到清大跨领域科学教育中心体验液态氮的奇妙特性与触感。(邱俪萍老师提供)
参加科普列车活动的学生下车后到清大跨领域科学教育中心体验液态氮的奇妙特性与触感。(邱俪萍老师提供)
位处偏远的桃园市复兴区巴崚国小小朋友参加科普列车活动,提早下山参观国立台湾科教馆与北市天文馆等馆所。(黄子明摄)
位处偏远的桃园市复兴区巴崚国小小朋友参加科普列车活动,提早下山参观国立台湾科教馆与北市天文馆等馆所。(黄子明摄)
位处偏远的桃园市复兴区巴崚国小小朋友参加科普列车活动,提早下山参观国立台湾科教馆与北市天文馆等馆所。(黄子明摄)
台铁列车种类繁多,除了快慢等级差异,长途、区间各有不同功能,但只有一班列车最为独特,不仅环岛,而且不载一般乘客,它只载未来科学家,这班每年只开一趟的台湾科普环岛列车,车身有独一无二的涂装,不是为了将旅客送到目的地,而是为启发学童对科学的想像与潜能。
台湾科普环岛列车自2016年至2021年,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超过万名国小学童参与,只有去年因疫情而改为网上虚拟列车,今年以台北车站为起点,在10月24日启航,5天时间内行经16县市、20站点,加总约250项科学实验,包括离岛和偏乡有4500名学童上车参与,另有6000名学童参与站点科普活动,动员包括南一中、师大附中、竹科实验高中学生设计车厢内科学实验,来自全台22所高中学生接力上车演示科学实验,将课堂所学物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学习克服在晃动列车中安排实验的难题,也传承科学精神给新生代学子,随车参与的学生在过程无不兴致昂扬地学习操作相关实验。
这次列车行经东西部干线,但唯有林边至花莲间因918地震造成铁道中断,列车由台北行至林边后,又北返绕到花莲站,完成另类环岛行程;这次规划团队把内湾与集集支线加入办理站点活动,安排偏乡学生搭乘列车、顺访教育部所属五大科学馆所。 除了各级学生投入,主办单位国科会与台铁合作打造专车,整合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处与科学馆所,另外各在地大学在教授带领下,设立站点引领学生延伸科学实验,产业界17家业者也投入资源,分别赞助车厢与相关费用,让这项科普列车活动成为大型科普教育指标活动之一。
虽是一场科普教育活动,但跨界结合并未被忽略;桃竹苗区总规划、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跨领域科学教育中心主任戴明凤,特地把远在北横深山内的巴崚国小列入,亲自提早一天清晨3点多开车上山接引小朋友下山,并安排这群泰雅族学童参观国立台湾科教馆、台北市天文科学教育馆等馆区,结束后还参观台积创新馆,让这批在启动仪式表演天籁之音的泰雅小朋友,在参与一趟科学之旅也同时分享原住民族文化给其他团队,堪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