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看台湾》雨中追思二战受难战俘 家属赴金瓜石缅怀先人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Sandra Oudkirk)、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邓元翰(John Dennis)出席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在牧师Herbert Barker带领下为战俘们默哀致意。(黄子明摄)

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邓元翰(John Dennis、前)13日参加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并为战俘献花。(黄子明摄)

参加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的退辅会主委冯世宽为战俘献花。(黄子明摄)

参加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的各国退伍军人代表分别为战俘献花。(黄子明摄)

参加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的人士都在胸前别上小花。(黄子明摄)

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现场插着英国、加拿大、荷兰、澳洲、纽西兰、南非、美国及我国国旗。(黄子明摄)

在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中,与会人士在雨中朗读颂词。(黄子明摄)

出生在金瓜石高龄99岁的陈金木(右)也代表当地居民到场献花。(黄子明摄)

由于当地上午下着间歇雨势,刻满战俘名单与国籍资料的碑体墙面留下一条条清晰雨痕。(黄子明摄)

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战俘名单与国籍资料的纪念墙前,竖立寓意战俘相扶持的「Mates」(伙伴)的铜雕作品。(黄子明摄)

民众走过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长廊,前往参观刻满战俘名单与国籍资料的纪念墙。(黄子明摄)

新北市金瓜石山区的「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13日举行二战受难战俘追思会,带着小孩的家属在刻满名单的纪念墙上找寻先人名字。(黄子明摄)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Sandra Oudkirk左四起至右)、台湾战俘营协会创办人及会长何麦克(Michael Hurst)、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邓元翰(John Dennis)及我国退辅会主委冯世宽13日参加金瓜石「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追思战俘活动,在纪念碑前合影。(黄子明摄)

参加二战受难战俘追思会的与会人员向纪念碑献花并敬礼。(黄子明摄)

新北市金瓜石山区的「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13日举行二战受难战俘追思会。(黄子明摄)

来台参加二战受难战俘追思会的各国人士,在刻满战俘名单的纪念墙前听取资深退伍人员解说。(黄子明摄)

位于金瓜石山区的「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13日举行追思活动,现场插着英国、加拿大、荷兰、澳洲、纽西兰、南非、美国及我国国旗,来自多个国家的战俘家属、退伍军人协会及金瓜石当地民众代表,共同追思二战期间被关押于金瓜石战俘营的一千余名战俘,各国出席人士分别发表纪念谈话,并冒雨在纪念碑前献花。 今天来台的战俘家属有多人带着年幼孩子同行,他们在纪念碑前找寻家族先人的名字,有人默哀,也有人拍照留念,与会的各国退伍军人代表也在资深人员解说下参观纪念碑,由于当地上午下着间歇雨势,刻满战俘名单的碑体墙面留下一条条清晰雨痕。

1942年10月底,大约1100名被日军俘虏的战俘,从新加坡搭乘「英伦丸」(England aru)抵达基隆,其中500余人被送到台北6号战俘营,11月14日另一半进驻金瓜石战俘营,当地人称为「啄鼻仔寮」,意即「高鼻子外国人住的营舍」,战俘在铜矿营负责采矿,他们每天工作达12小时,不仅缺乏食物及医疗,还遭战俘营日本管理人员非人道对待,许多战俘命丧于此,最后并埋骨于附近一处山坡地的墓园;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国与英国海军船舰抵达基隆,撤离大约1500名幸存战俘到菲律宾马尼拉重享自由;总计在1942至1945间,共有4000余名大英国协及同盟国军人被分送到包括屏东、高雄、花莲、台中、台北、金瓜石等十多处战俘营,从事河流整治、盖机场跑道、种甘蔗、采矿等劳役,到战争结束时,共有近500人死亡。

「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在1997年11月23日落成启用并举办追思会,今年为第25年,包括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Sandra Oudkirk)、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邓元翰(John Dennis)及我国退辅会主委冯世宽、退伍军人协会指导委员董翔龙等都出席,出生在金瓜石高龄99岁的陈金木也代表当地居民到场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