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故宫,着装的包容开放和文化尊重如何平衡

近日,以哥特暗黑美学、前卫设计闻名的美国知名设计师瑞克•欧文斯与妻友参观故宫,事后同行友人在社交媒体上称他们因着装问题被安保人员劝离,其对此表示不满,引发争议。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昨日表示,对游客服装没有特别要求,“只要不要太夸张就好”。

从网上的照片看,这几位游客的造型确实颇为夸张,更像是一种特殊场合下的T台着装。所谓“暗黑美学”,自然会对常规审美产生冲击,所以这种着装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冒犯,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欧文斯一行在故宫留影 据南方都市报

公共场合有特殊的着装要求,其实很常见,国外也有“dress code(着装要求)”的说法。比如一些场合会要求着正装,一些场合禁止穿短裤、短裙,一些场合还要求脱鞋。通过着装来表达一种心照不宣的诚恳与尊重,是一种共通的人类心理。

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也有一些可以对应,比如,衣容不整者谢绝入院。

但故宫作为一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大众景点,具体的着装要求恐怕不那么容易清晰界定。在舆论印象里,故宫其实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场合。参观故宫的游客,他们可能会身着T恤、西服、吊带、短裙、牛仔裤;也可能身着或租或买的复古服装,可以是汉服也可以是旗袍等等。

故宫是一个历史古迹,但也是个现代景点。上述的游客装扮,未必符合古代建筑的历史情境,但是作为现代景点却又是合适的,也无所谓不尊重文化。原因也很简单,景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还原,相反,它们都只是现代空间里的一部分。

那么对于这样面向大众的景点,所谓着装要求到底规定到什么程度,其实颇值得研究。一个越面向大众的场合,理论上越需要开放;但人们如果有着诸如文化寄托的因素在,那么自然又有某种固定的行为期待。由此,就容易引发一些冲突。

事实上遇到类似问题的不只是故宫,比如此前也发生了不少cosplay装扮被地铁要求卸妆的案例,也曾引发众多争议。地铁同样是一种理应无差别服务公众的设施,那么能否因为着装而拒绝一些乘客?拒绝的理由又能否成立?这些话题往往存在模糊的空间,也总能掀起讨论。

在讨论中有一些诉求就越来越清晰。比如有人觉得如果是恐怖装扮可能会吓到孩子,过于浮夸可能会引发人员聚集等。无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但至少算个进步:最起码开始明确标准,人们的讨论有了目标,今后也有了可操作空间。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景点对着装的规定开始明确。洛阳白马寺明确要求着装朴素且得体,庄重不暴露,甚至细到了“上衣的领口不要太低,衣袖不宜过短”“若身着裙装时,长度须到膝盖以下”;泉州开元寺也规定,“不袒胸、不透视、不奇装异服,进入殿堂不戴帽”等等。

当然上述景点并不只是景点,还有着宗教场所的特殊色彩。但故宫这起风波是个提醒,即一些面向国内外游客的景点,必然会面临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冲击”。那么也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合理的边界,形成共识性的着装规范并广而告之,在包容开放和文化尊重之间求得平衡。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