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阳光透过茶馆的木窗櫺洒入,使木桌晕上一层昏黄色调,一只碟据于正中位置,不用旁衬,它就是主角,美如艺术品。

安藤雅信是华人世界里最受欢迎的日本生活道具作家。记者沈昱嘉/摄影

雅仕般的安藤雅信落座,在他手下,这只碟可以盛果、可以托盘,美存在于日用之间。身为华人圈最知名的日本陶作家,他说:「我们想把美术、工艺慢慢地从很精致化、甚至是只为表现技术的程度,带回到生活与工艺的本质。」

安藤雅信来台参与「日本生活器物展」。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记者沈昱嘉/摄影

出身陶瓷世家

安藤雅信1957年生于以产陶闻名的日本岐阜县,家中世代都是陶器批发商,从小浸淫在陶瓷之美中。

但他最初除了陶瓷外,对西洋的美学跟音乐也很感兴趣,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打开国门迎入各国文化,西洋文化对日本产生极大的冲击。安藤说:「在日本只要说到美术,说的都是西洋美术,虽然我出生在陶器世家,可是年幼时最先产生兴趣的是美术。」大学时修习的也是雕塑。

然而,安藤逐渐感受到:「就算日本人再怎么憧憬西洋的文化或美学,那都不是日本的东西,再怎么模仿,都没办法成为西洋。」25岁以后,安藤雅信开始自我叩问,什么样的美、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日本人独有的?

答案或许是茶道。「茶道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安藤雅信说,茶道是日本的综合美学,不只讲究怎么针对一个主题去设茶席,要带给客人何种体验、怎么泡出好喝的茶,还有建筑、庭园、摆设、选品、料理等等的学问,「经过这样整体的企画,感官被打开了。茶道是全面性的艺术。」

又因为茶道之中蕴含着佛学和禅宗思想,安藤雅信在30岁左右对佛教也产生了兴趣,特地到印度去研究藏传佛教。

安藤雅信深谙茶道,并研究佛学。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的作品受茶道与禅宗的影响,在实用中自有美学。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来台参与「日本生活器物展」。记者沈昱嘉/摄影

日用之美

或许因为安藤雅信的陶作品多了一股华人能认同的禅味,在近年华人圈风行的日本作家作品中,他堪称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职人。对此,他轻轻笑说:「虽然我不知道所谓最知名是怎样,但这是有契机的。」

2004年,台湾知名茶道师李曙韵造访安藤雅信主持的百草艺廊,买了其代表作品片口(茶海)。李曙韵2012年进入中国后,将功夫茶文化带进当时仍多以保温杯直接冲茶喝的中国,安藤雅信的作品也随之扩散开来。

安藤雅信分析自己「走红」的另一个原因,是他除了是陶作家,也经营艺廊,本身又写了很多文章,作品和生活是以各种不同形式大量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我做的东西刚好契合了大家的需求。」安藤雅信记得当初曾请教李曙韵,明明台湾也有很多职人作家,为什么要特地去日本买日本作家的作品呢?当时他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作家的器皿价格实惠、以及日本作家会倾听茶人的需求。

从日常实用中体验艺术,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他也从中看出西洋与日本在美学上的差异性。他指出:「在西洋,艺术家是最高阶的存在,艺术家在给予、传达跟陈述。而在日本文化,更像是艺术家接收到外界的资讯之后再来呈现美。」

就以茶道为例,现在是夏天,就以夏天的方式来呈现茶席,并不是硬要在冬天摆出夏天的茶席,只为展现艺术家的本事。

安藤雅信分析,西洋美术的自我主张很强,会是一种「你看我很厉害吧」的态度,而日本工艺家却认为,所谓的艺术应该回归生活,因此对于那样的西洋美术、或是受此种意识影响的日本美学文化,开始有了一些反抗心。

日本职人们开始透过器物把日本美学慢慢带回生活,刚好这样的时期跟中国开始学习茶文化产生了共鸣,「所以与其说是我很有名,不如说是我的作品有很多人有共鸣,想要使用。」

安藤雅信说,日本对于器物有很强的界线,同样做一个盘子,可以被当成艺术品,但若盘子上面穿了很多洞拿去放肥皂,就会变成生活道具,价钱立刻下跌,而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到好价格,所以很少人在做生活道具。

可是他不认同,安藤雅信认为:「有些东西,像片口或肥皂皿,有的话不是很好吗?明明是那么美丽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做,那我就来做。」

又听闻一位金工作家说,同样做烧水壸,金属水壸的壸嘴若在倒水时漏水,哪怕只一滴,就会因断水不漂亮被客人抱怨,但是没有人这样要求陶水壸。

安藤雅信也不服气,就开始研究构造、曲线,终于努力做出不会漏水的、能完美断水的片口,成为最美茶道具。

安藤雅信作品。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创作的片口(茶海),不只外观优美,断水也充满美学。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的「日用之美」 美学,让作品在实用中也有日常可见的美感,是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记者沈昱嘉/摄影

文人趣味

在安藤雅信看来,小小的茶壸里有着大大的哲学天地,素朴的生活道具背后有一套文人趣味的传承,

他从孔子和老子两大思想家说起,最初是人人要考功名的科举时代,到朝廷要安抚失意考生不造反而鼓励隐居避世,进入到老子无为的哲学,以闲云野鹤的生活为高雅,「这些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种气质、爱好,形成一股风气,那就是文人趣味。」

日本在400年前接收到中国来的禅宗思想,也经历跟中国差不多的发展,同样有落难的政治家跟文人,也过上了避世的文人生活。

安藤雅信分析,文人主义的特点有三,第一是孤高,第二是这些人都拥有多元兴趣,琴、棋、书、画样样通,第三就是这些人大多反权威。他说:「这些人以文化圈为主,有高度教养跟涵养,虽然表面上不很活跃,但一直暗暗地维系着,400年来从未断绝。」

在安藤雅信看来,小小的茶壸里有着大大的哲学天地。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一直在研究日本与西洋、中国美学的关系。记者沈昱嘉/摄影

民艺运动兴起

安藤雅信再举茶道为例,最初是崇尚禅意、侘寂,但当茶道愈来愈盛行,也开始出现权威跟势利,因此出现了另一派煎茶派,「既然茶道已经不符合当初的中心思想,煎茶这一派希望找回本质,他们的生活,更接近文人主义、文人趣味。」

这样的思想脉络,大概每隔10几年就会出现一位具影响力的人物,就像发起民艺运动的柳宗悦,以及影响战后工艺界的坂田和实(Kazumi Sakata)。

安藤雅信说,柳宗悦看到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后引进国外的工艺技巧跟美术,但工业化使得很多职人失去工作,刚好当时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柳宗悦等人就号召工艺家做了一件大壁画参展,其中展示非常多细腻的工艺,果然一举震惊世界,也让工艺有机会传承下来。

但是,安藤雅信认为,这些仍然有着强烈的自我主张,还是「我真的很厉害,赶快来看看我技巧多强」的态度,与生活还是有距离,所以约在30几年前,又有一批作家出现,其中包括安藤雅信与三谷龙二。

这一批人相信,工艺的本质在于大巧若拙、余白与多元化趣味。安藤雅信说明,很多精巧的道具没有留余地去让人使用,甚至让人觉得难接近,但若作品不限定用途,一个碟子十个人用,也许就有十种用法,这就是「余白」。

且这一代的作家都有广泛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是要当木工、要当陶艺职人而进入业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例如安藤喜欢爵士乐、也做现代美术、也做雕刻;木艺作家三谷龙二曾是演员,有些作家学过油画或平面设计。

「因此,他们进入工艺界后,才有办法跳脱工艺思想,自然而然地体现『大巧若拙』的境界。」安藤雅信说:「这个状态就能回归到作品跟人的本质,会思考物品跟人之间的连结与真正的价值,推翻以前以工艺至上或是儒家思想,而是回归本质概念、精神层次。」

安藤雅信一直在研究日本与西洋、中国美学的关系。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想要重新审视当代关于美的事情。记者沈昱嘉/摄影

继续探究美的哲学

今年春天,安藤雅信与三谷龙二等六位作家应台北小慢茶馆之邀来台联展,展出当天,粉丝一早就在门外排队,仿佛三年疫情期间蓄积的能量要一次涌出。

「疫情期间,工艺家反而没有闲下来。」安藤雅信说,正因为疫情让人们长时间居家,于是开始关照生活,餐桌要多哪些器具、喝茶要哪些器具,对于生活工艺品的需求增加;其次是社群平台的影响,就算厨艺不佳,也想买漂亮的工艺品来,努力做料理,再拍照上传。

矢野义宪(左起)、山本亮平、畑野渡、辻和美、三谷龙二、安藤雅信出席日本生活器物展。记者沈昱嘉/摄影

安藤雅信也在疫情期间发展了新的意趣。他拥有的百草艺廊,除了创作外,也提供其他作家展览、年轻人工作学习,太太安藤明子是服装设计师,就在艺廊旁边的工作室创作,住家和艺廊都身处深山,旁边一片土地,正是安藤新的创作。

先是整理土地时挖到一块大石头,安藤雅信就开始研究日式的造园。他认为,造园在日本有独特的文化,根源同样也是来自中华文化圈,也是文人趣味,「我想透过造园,慢慢更深入理解文人趣味,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刚巧,百草艺廊2023年将庆祝25周年,接下来会有一些企画,包括坂田和实展,因为安藤雅信认为其影响力直比千利休和柳宗悦。

「我想要认真重新审视当代关于美的事情。」安藤雅信说:「日本文化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极深,也受到西洋思想影响,但也发展出独自的美感与独到之处,我希望重新审视现代日本的美学。」他想统整一些作家,综观整个日本现代工艺界或美术界的状况之后,找到核心思想,整理出完整的理论。

因为一只陶碟、茶杯,在日常之用外,也许上承数百年前中华文人意趣,经几番文化转译,在安藤雅信这一代日本职人的手中,以古韵且带着新意的姿态,展示着东方之美。

安藤雅信创立的百草艺廊,是其理念的展示台。图/安藤雅信提供

安藤雅信的百草艺廊即将庆祝25周年,将有多场探究日本美学理论的展。图/安藤雅信提供

安藤雅信创立的百草艺廊,是其理念的展示台。图/安藤雅信提供

● 摄影|沈昱嘉、翻译|台北小慢提供

进入「优人物脸书」,观赏更多影音报导。

➤深度图文专题-安藤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