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精英主义和举国体制
编按在「中国崛起」逐渐成为现实情况下,如何认识与评价中国道路是一大课题,也有多种不同见解。我们摘编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见解,提供读者参考判断。
当前的国际经济及金融体系,基本上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所主导。西方经济及金融出现了空前的结构性危机,亦标示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但是大陆的学界和舆论界,明知西方经济理论已经进了死胡同,仍继续跟人家的老路走下去。
过去30年,中国以相对低的代价,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的社会变迁,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这总不可能完全归结为幸运吧?总有些事情是在这段期间持续做对了的。
而作为全球大国的必要和足够条件,是能自主制订和执行证实优越的游戏规则。中国是自上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崩塌以来,极少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趣的是官方整天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重拾社会主义的精粹,但大部分中国人,包括著名学者等,竟然都不知道优越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有别于「传统模式社会主义」。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也者,不在于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现状,而更重要的在于它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论述之外,另辟蹊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对待「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很尖锐的现实问题,并因此爆发了「文革」。阶级问题的核心是剥削,消灭剥削,就解决了阶级问题。所以在邓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中,突出消灭剥削,根本就不正面提阶级。后来发展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也不提阶级,思路是一贯的。这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牌子社会主义最大的分别,也是中共作为革命党与执政党在看问题时角度的分别,「得天下」与「治天下」是两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认识到,要从建设的角度考虑社会主义,就要追溯到源头: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目标不是把资产阶级斗臭斗垮。「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要人人都能过更美好的生活,再没有别的了。
「以人为本」解放生产力
这同时也是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思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人的解放,这只有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条件底下,才会实现。
「解放生产力」,在于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亦即是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发展生产力」是经济改革和建设,其中,「发展第一生产力」就是科技的突破,也就是「科教兴国」这基本国策的由来,并且是下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再进一步具体化和政策化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者跟大陆都开始明白到市场机制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效率和公平,不是彼此不能相容的关系。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全新态度,西方也提出「第三条路」的方向。大陆很多时候都说,让各种矛盾于发展过程中得以解决,其实背后就是基于这个道理。这从零和游戏的范式飞跃至非零和范式,是观念和思维上一大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走一步,从和谐社会的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抓的变数已经超过社会、经济和环保,还加上政治、道德、人的解放等,要一起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图画,目标要在当代就解决一大堆互相连系,互相制约的问题。
协调发展与「举国体制」
协调发展要求一个有效机制,把社会上一系列复杂的目标集中起来,排出轻重缓急的优先次序,通过不同的政策和资源分配,全部加以不同程度的满足。西方的民主政治,不同政党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没有可能扮演公正和有力的协调者的角色,因而难以有效的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长期陷于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中,近年来很明显一放就乱,全球经济都被金融利益集团所搞垮。
在中国,中共是代表全国先进的精英,有诚意和能力从整体利益出发,不偏不倚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要求,根据合理的优先次序去作出平衡,是中国社会上毫无异议,也暂时难以替代的协调者。
此外,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底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使中国能快速工业化;能一下子搞出「两弹一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能有效的控制了人口;能以全球8%的耕地,养活22%的总人口;能扭转荒漠化的局面,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能快速大规模动员救灾等。
知道良好管治需要有理想的专业精英于完善的法制底下运作,而非靠职业政客,和鼓励民粹主义及制造人民有权力的假象;清楚市场的作用并了解它的局限,而能以政府机器有效推动改革开放,政府与市场双翼齐飞,相得益彰。这是中国体制上的两大发明。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可以说是精英主义和举国体制结合的成果。展望未来10年,这两大优势,将随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工具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朝向法治的发展,加强公民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和制衡,其威力将只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