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奖为何“盯”上中国科幻文学

本报特约记者 舒 凡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段 枫

日前,2024年雨果奖的最终入围名单正式公布,多位中国科幻作家和多部科幻相关作品入围了9个重要奖项。据悉,这是雨果奖历史上,首次出现新一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中3位(王晋康、何夕、韩松)同时入围的情况。回顾目前一些雨果奖获奖或入围作品,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中国元素值得思考。

今年,王晋康《水星播种》、何夕《人生不相见》入围雨果奖“最佳长中篇小说”;顾适、译者金雪妮《〈2181序曲〉再版导言》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韩松《没有答案的航程》、宝树《美食三品》入围“最佳短篇小说”;《三体漫画:第一部》入围“最佳图像小说或漫画”;《中国科幻口述史(第2卷)(第3卷)》《雨果X访谈》入围“最佳相关作品”;《流浪地球2》入围“最佳戏剧表现(长片)”;刘维佳、杨枫入围“最佳短篇作品编辑”;姚海军入围“最佳长篇作品编辑”;《科幻Fans布玛》入围“最佳粉丝演播”。有不少网友认为,自刘慈欣《三体》斩获雨果奖后,中国科幻创作愈发受到世界关注,近年多届雨果奖均有中国文学作家作品被提名和获奖,印证了当前中国科幻文学火热崛起的趋势,也将东方人文哲思带至英语世界。

以王晋康的《水星播种》为例。王晋康曾7次斩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写的《水星播种》讲述了一位有着惊世骇俗科学构想的女科学家,把自己创造出的新生命投放到水星,以此观察生命演变和文明演化的故事。千百年后,水星上诞生出自己的宗教,新生命还开始寻找自己的创世神。而当发现创世神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相悖,新生命又作出了“弑神之举”……有分析认为,该作品对宇宙起源的想象与对道德思辨的描写,很多地方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的“仁”与“利他之心”,以及东方视角下科学与宗教的角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水星播种》的发表时间有些年头了,该作品于2002年就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同样,何夕的入围作品《人生不相见》出版于2011年,距今已有十多年;韩松《没有答案的航程》更是发表于1994年。据悉,是因为这些作品近两年才被翻译成英语,所以才受到海外关注。这也说明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幻小说的对外传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更突出了优质翻译在中国科幻作品出海与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以往的入围作品中,也有一些有趣的中国元素。例如,2022年,国内某网站一则“‘重生之性转朱元璋’获雨果奖提名”的新闻引起不少国内科幻、玄幻、奇幻类文学作品爱好者关注。有报道显示,这篇实际上名为《成为太阳的她》的历史穿越类玄幻作品获2022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类提名。据称,“这本小说以朱元璋为原型,讲述了朱元璋的妹妹替死去的哥哥推翻蒙古帝国统治、一统江山的故事”。外媒相关一些报道的措辞似乎暗示,该作者是一名中国人。但实际上,《成为太阳的她》的作者雪莉·帕克·陈是一名始终不愿向公众明确自己族裔甚至性别的青年作家。该作品之所以在欧美受到好评,是因为其不同于希腊、罗马或北欧神话的“世界观”架构令欧美书评家耳目一新,加上其中又引入了“亚洲式权谋”这一在欧美十分新鲜的概念,以及“性别取向和身份认同”这一在当代西方十分“时髦”的概念。

实际上,自1953年创立至今,雨果奖一直不缺乏“中国元素”。上世纪,出生于美国华裔作家伍家球多次获雨果奖提名,让华人与科幻最高奖有了亲密接触。此后,美国华裔作家姜峰楠4次获雨果奖,成为获奖次数最多的华裔作家。华裔作家刘宇昆也曾两次获雨果奖。继刘慈欣、郝景芳、海漄3位中国作家获雨果奖之后,今年多部中国作品入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少入围作家的“老粉丝”都感到备受鼓舞,这也势必会激励更多中国优秀科幻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