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还是二选一了:俞敏洪和董宇辉的人设分析

俞敏洪真的二选一了。

12月16日上午,东方甄选发布人事任免通知,俞敏洪兼任东方甄选CEO,免去孙东旭东方甄选执行董事、CEO职务,即日生效。

今晚董宇辉也走进了老俞直播间……

过去几日,因为董宇辉“小作文”事件,东方甄选连日陷入负面舆情中。

东方甄选在抖音的官方账号的粉丝数从12月9日的3116万人掉到2866.4万人,掉粉超过200万人。截至12月15日收盘,在港股上市的东方甄选股价单周跌幅接近22%,总市值缩水至266.44亿港元。东方甄选小编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有关“小作文”的置顶评论,会一步步将东方甄选推向泥潭。

12月15日,针对近期爆发的舆论,东方甄选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这暴露了东方甄选在网红模式和产品路线两种模式之间的冲突。该负责人表示,“坚守产品路线,无疑是东方甄选回应质疑的最好选择。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不管口水战走向如何,导致品牌方拿出更优惠力度答谢消费者,这对广大网友来说就是好事。”

不过,12月15日晚,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天权的偏激言论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天权直播时表示:“来都来了,趁着被拉黑之前你先把三张券用着。我们很多东西都是贴钱卖的,搞垮我们就买呀。你想搞垮东方甄选特别简单,你在取关、被我们拉黑之前你先买一单,就等于对我们造成了双倍的伤害。”

12月16日凌晨,东方甄选抖音官方帐号更新签名:东方甄选,今天暂时停播,闭门思过,敬请大家批评!俞老师在带领大家进行检讨。

从各种动作推断得出,过去的一周,俞敏洪和东方甄选高管们过得并不太平;而过去的一晚,他们甚至可能都没休息,连夜做出了最终的决策。

目前看来,在这场在外界看来的“二选一”中,董宇辉“胜利”了。他也似乎会安全地留在东方甄选。

正如12月15日下午,高途CEO陈向东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时所讲:“董宇辉是不会独自创业的,他和新东方以及俞老师的情感很深,我觉得他目前最好还是在新东方。”

以下转载自周掌柜今天的关于对俞敏洪和董宇辉的人设分析,看完之后,欢迎在文末聊聊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俞敏洪作为教育培训常青树,其职业生涯最大教训必然是名师的出走和背叛,因此形成围绕公司品牌、去名师标签的战略逻辑并不奇怪。 将心比心,企业界面对那么多人背叛还没有下黑手且保持温和评价的大佬也并不多,而且从管理层角度看,单纯押宝一个IP确实有一定风险,而且电商产业链也确实非常庞大,明星主播背后有成百上千人事无巨细的支持是常态。 所以,我理解他们。

但他们还是在战略上做了一个致命的误判,而且这个误判不是今天出现的,很久之前从俞敏洪和高管们的发言中就可以看出 。 管理层没有意识到东方甄选的战略逻辑和新东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简单说: 新东方是俞敏洪主导的平台,名师最终需要依附这个平台;但东方甄选不是,平台是抖音的,而且东方甄选的独立APP运营战略某种程度上威胁了抖音的流量平衡策略,而此时,董宇辉作为平民偶像成了东方甄选和抖音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董宇辉某种程度上对东方甄选合法性提供了一种个人IP的保护,这么说从战略逻辑上并不为过。综合评价——董宇辉的商业价值也许大于东方甄选其他所有主播价值乘以10倍。

那么在战略误判之外,俞敏洪和东方甄选管理层还需要反思什么呢? 这里不妨从第三方视角对俞敏洪、董宇辉、孙CEO和小编做一个评价,看看他们在战略顾问、专业投资人、公众眼中都代表着什么符号,当然,这主要代表我个人看法,不代表周掌柜咨询和欣孚智库其他合伙人或者专家。 如下:

俞敏洪人设分析:

1,俞敏洪对中国精英阶层影响力大于普通大众 : 俞敏洪历史上推动新东方为中国精英阶层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也为希望改变命运的普通孩子打造了一个奋斗家园,但客观上他和新东方做的本质工作是完成个人主义的提升,这样新东方就没有成为国家视角的强国根基。 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俞敏洪的品牌资产主要停留在一二线城市,广大公众甚至乡村对其无感,这也是对老俞的一个重要提醒,如果电商业务是新东方未来的长期战略的话,这个空白区需要填补;

2,俞敏洪在公众眼中从创业家已经蜕变成知识性富人 。 这个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从这次舆情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网民对于老俞的话开始没有感觉了,老俞自我表达越来越多,追求共情越来越少,而且为数不少的网民为他贴上了“傲慢老板”的标签。 而老俞并没有洞察到社会思潮的变化,骨子里还带有着自身作为老师、长辈、标杆企业家的身份认知,布道多于贡献分享,他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公众已经无法完成所谓的观点启蒙,实际符号就是一个普通“富人”;

3,俞敏洪在媒体和城市主流人群中先进性被边缘化 。 不否认老俞和新东方帮助了很多人成功,但在实业的成功之上,这些年老俞为自己贴上了很重的公众知识分子的标签,这一点不能说不好,我个人很佩服他这种举动; 但这种好为人师的宣扬,从商业上来看,挤压了读者、听众、观众的认知表达空间,没有服务意识,从受众感受上现在普遍有一点厌倦。 何况老俞的认知逻辑、思考深度坦率的说没有明显提升,更多的观点输出带给他和新东方的品牌口水化。 体现在这次公关危机中,品牌金身没了,带给媒体圈层基于厌倦感的批判宣泄;

而董宇辉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他的人设我们也分析一下。

第一,董宇辉是特定时间、特定情绪下,公众对于新东方悲情的同情心、无法言表的反对情绪的集中投射 。 那个时候,与其说董宇辉是一个挽救新东方的偶像,不如说他代表着公众难以表达的一种无力感情绪的附着。 所以,董宇辉的出现让公众感受到的是一种“改变”和“坚守”的希望。 所以,评价董宇辉是否可以复制就显得有点可笑,除非再有一个超级巨头倒下然后再被一位超级英雄救起,否则就不可能复制。 简单说——董宇辉是公众特定时间希望看到的——平民英雄,大概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二,董宇辉慢慢发展成为城市小资、专业人士、普遍奋斗者的一种情感附着体 。 城市小资希望在消费降级中,优雅的找到平衡点,董宇辉和东方甄选提供了这么一个有高尚理由买便宜产品的平台; 专业人士苦于才华无法发挥,看到一位有才华有平台的成功小生,自然心向往之; 普遍奋斗者看到的是“捡漏”行为被赋予意义,这就让董宇辉成为了超越辛巴、二驴这种草莽英雄,超越小杨哥甚至明星带货的那种品牌质感;

第三,董宇辉在和俞敏洪的对比中,被外部广泛定义为成功打工者,打工者人设现在更容易获得共情 。 说实话,如果董宇辉有一天真正自己当老板了,可能会理解老俞的很多想法以及并不邪恶的用心良苦。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表现出对老俞尊敬、对公司服从之下,与粉丝赋予他的光环形成强烈反差,反而带给了一些粉丝那么一种心痛的感觉。 说白了,每个人都在心痛自己——我如此优秀和有能力,和董宇辉一样,但我也得附和老板、附和领导。 由此,董宇辉在普遍打工者心目中,就成了每一个“自己”的模拟状态,而且这个今天奋进、未来成功的自己想看随时可以看到。

有了以上分析之后,结论是什么呢?总结三点:

其一,俞敏洪和新东方管理层需要反思战略误判 : 这个误判是用过去管理“名师”的战略思维管控全新的电商生态下的“超级偶像”,战略上存在低估董宇辉和试图削弱他的误判,当前也许是修正的最重要时间点,也就是给予他在公司核心决策权和分配权。

其二,董宇辉商业价值正在被重估 。 我们上篇提到不少少于30亿人民币,补充两句,如果东方甄选这个周末没有讨论出让公众和粉丝接受的安抚方式,估计下周估值会跌破200亿港币。 如果董宇辉离职,我个人对其港股表现很悲观,估计会跌向100亿港币。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不做专业分析了。 而如果如传言所说去了京东,董宇辉的影响力叠加带来的战略转型效应,我们评估京东可能至少涨1000亿市值,也就是长出来至少5个东方甄选,所以,俞敏洪老师和诸位东方甄选的老师们,真的应该更商业的看公司战略了。 千万别再拿什么“翘尾巴”、“多看书”这样的家长式语言面对现代商业;

其三,事件之后如果董宇辉留在东方甄选也就是抖音电商平台上,抖音大概率会采用支持董宇辉而边缘化东方甄选的策略 。 这一点声明一下,虽然抖音是我们的咨询客户之一,但我们没有任何内部信息,完全是凭战略逻辑判断。 为什么呢? 一方面由于做大东方甄选的群星效应会削弱抖音直播生态的官方主导权,说白了,100个明星主播60个都是你新东方的,平台真给你打工了; 另一方面东方甄选独立APP对外自然会引导流量,抖音不会蠢到培养一个未来有名有利有平台的长期竞争对手。 那为什么要支持董宇辉呢? 因为抖音也不惹不起董宇辉这种IP,但差异化流量支持董宇辉既可以防止东方甄选做大,又可以满足用户,在东方甄选和超级主播之间楔一颗钉子。 这也说明东方甄选现在的战略逻辑有天然天花板;

这里孙CEO和小编就不细致评价了,一言以蔽之:没有职业素养,但应该不是坏人。

以上分析,或者提供给了大家一个第三方的认知, 这场大戏之所以好看,只因为这是一场多维度、多角度、多视角、多元文化碰撞的社会性冲突灯光秀。 我们从战略顾问视角的输入,不仅是舆情分析逻辑分析,也包括这件事背后最大的一个商业逻辑——电商平台的战略竞争升级! 这么大的幕布之前,每一个棋子都有着标志性意义。

这么说有点得罪人,但俞敏洪和新东方管理层的格局确实小了点,值得反思。 董宇辉的野心不是太大了,而是太小了,但这一点看他个人选择。

最后,还是需要表达一下一如既往的态度:东方甄选管理层做出反思和快速的变革,期待老俞能用冰水洗一个冷水澡,真正的从旧的思维框架下解放出来,将公司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衷心支持和感谢董宇辉,多次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你正直、好学、感恩的平民品质,感受到了你带给更多人的知识和希望,让我这个农民子弟也受到了很多鼓舞,也祝愿你能自己成就自己。

文章来源:周掌柜(ID:zhouzhanggui525)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跨界标杆研习社立场,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求知愿景。

走出去,到时代变革的风口发源地游学,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企业家、企业高管和创业者最喜爱的学习模式。

因此,我们特别开办了走进腾讯、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名企游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