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式犀利反击:高德坐稳网约车老二只是第一步!

作者:风清

来源:电商头条(ID:ecxinwen)

俞永福式犀利反击,

网约车老二只是起点!

如果没有滴滴,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没有滴滴,还有高德打车!12月15日,俞永福自己在内部会议上宣告:高德现在已经稳坐了行业老二!但是很显然,这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距离今年7月滴滴APP下架已近5个月。5个月过后,滴滴的日单量从下架前3000万单的峰值暴跌到如今的不到2300万,平均一个月跌掉100多万;与此同时,“行业老二”高德的日单量直逼600万单,按这种势头,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高德的日单量突破千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在此消彼长的网约车市场,高德的日单量如果真的达到1000万意味着什么?继滴滴之外,这个市场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寡头!

要知道,在这个行业苦心经营了数年之久的美团,现在的日单量也就是100万,相同订单量的还有一直都在疯狂烧钱的T3和曹操。

所以,你要相信这世上有时就是有奇迹,俞永福和他的铁血团队,真的凭着一腔热血,将高德送到了网约车金字塔的顶端!

2002年,高德地图成立。肖军三人创立高德地图时,这家公司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差钱”:三个联合创始人中,除了肖军,侯军和成从武都是财务出身,所以高德从成立的那天起,就网罗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发展得顺风顺水;经过十多年的积累,高德在业内的名气不断上升,成为宝马、本田、通用等多家全球重量级品牌的地图服务商。

2010年7月,高德成功在美国上市;4年后,早就暗中和高德眉来眼去的阿里索性以11亿美元全资收购了高德。

2015年,俞永福继原阿里CEO的陆兆禧之后,成为高德新掌门人,高德就此进入“俞永福时代”。

当时的俞永福,也是人狠话不多的实干派:他走马上任后,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开发出了新版高德地图,而且系统流畅度大大提高,也让高德第一次看到了突破百度地图的机会。

2016年,升级后的高德地图势不可挡,日活量首超百度地图——从此之后,百度只能有心无力地从后面仰望着高德高大的背影了。

手中有了高德地图这个全国最大的手机应用地图后,高德也于2018后7月顺理成章地进入网约车市场。

然后,仅用了一年,高德就坐上了国内网约车第二把交椅。虽然当时高德的日单量还是很低,大概只有80万左右。

所以,对俞永福而言,网约车第二只是起点!

像上文所说的,虽然滴滴独占了大部分市场,但是,国内网约车市场并不缺实力玩家,所以问题是:一马当先的为什么是高德?

首先,模式上的创新。

和滴滴等竞争对手不一样的是,高德的角色是平台服务,这也是阿里的强项。也就是说,高德没有自己的司机和车辆,而是通过聚合打车的服务模式,将滴滴、首汽、神州、曹操主流出行服务商接到自家平台上——这么说吧,APP排行榜上8成以上的打车APP,都出自它的旗下。甚至可以说,高德的订单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滴滴。

其次,赶上了好机遇。

高德大力布局网约车市场时,也是滴滴因安全问题被迫下线顺风车服务的时候。这时候,高德也趁机推出零佣金、大面额优惠券等服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对除了滴滴之外所有对手的逆袭,一口气就坐到了行业老二的位置上。

还有,高德地图,永远是出行的最大理由。

毫无疑问,高德地图是高德集团的技术核心,高德地图和网约车结合起来后,相当于高德为所有网约车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客入口,在互联网红利越来越稀薄的今天,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入口。当然更重要的是,高德地图还提供了搜索各种生活服务的场景,满足了消费者打车-住宿-吃饭-旅游等种种幻想——此前,还从来没有一个APP在纵深扩展上能达到这种高度。

最后,不得不承认,高德还是营销大师。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高德近年来推出的每一项服务,零佣金也好,优惠券也好,敢坐敢赔承诺也好,不管最后真正落实到位的有多少,但是,这些服务的推出本身就看准了用户心理,调动了大家用高德叫车的积极性。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未来高德真的可以动滴滴的奶酪吗?

虽然滴滴现在还是稳坐网约车老大的位置,但是,滴滴一个月不解禁,每月的订单量都在暴降,地主家再有余粮,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这也意味着,其他网约车平台的机会来了。

说得再具体一些,目前,高德、曹操、T3都在跃跃欲试。

最近两个月,曹操出行和T3出行都完成了两笔数额惊人的融资,一个是38亿美元,一个是77亿美元,从这两笔融资上,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决战气氛了。

背后有阿里站台的俞永福,当然不会错过滴滴暂时缺席的良机。

说起来,俞永福和程维都曾是阿里干将,只是俞永福进入阿里前,程维已离开阿里自己出来创业了。

如今,两个阿里员工终于在网约车市场见面了。

从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在滴滴空缺的这段日子,高德在流量和服务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从现在的舆论氛围来看,滴滴解禁的时间表可能还是遥遥无期,只能说,高德现在的机会的确很大。

但是,对高德而言,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

一方面,聚合打车的服务模式的确解决了司机、车辆等重资产资源投入过大的问题,也会在发展初期带来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但是,随着接入的平台和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怎么分割利益,如何应对越来越大的运维成本,甚至如何真正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对于俞永福和他的高德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战。毕竟相对于“直营”的打车模式,聚合打车的服务模式增加了更多环节,要达到收支平衡,必然通过增加对用户收费等方式来解决,而这最终会降低用户的打车体验。

所以,俞永福和程维在网约车的战事,才刚刚进入中场!

你若喜欢,为我们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