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引发的风波
近期,“预制菜进入校园”的话题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社会舆论对此呈现抵抗情绪,认为这是视校园食品安全如无物。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抵制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岂能进学校食堂”等话题标签。更有多家媒体发布社评文章,新京报在文章《预制菜不宜匆忙进校园》中称,在当前仍有争议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学生们吃得好、吃得健康,预制菜也不宜匆忙进校园。毕竟,吃到学生嘴里的餐品究竟如何,不能无人在意。央广网也有类似观点“接受预制菜不等于接受预制菜进校园!孩子们的饭菜不能一热了事!”。综合来看,在预制菜这个概念目前还具有争议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大众对于预制菜匆忙进入校园这个市场大体是持反对态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将预制化食品列为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可以看出,我国在预制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上比较大。而根据产业的发展周期规律来看,任何产业在快速上升阶段都会存在各种问题,所谓是“野蛮生长期”。这个野蛮生长的标志有“预制菜概念模糊”“预制菜的范围界限”“预制菜的企业准入机制不清楚”“产业技术不成熟”“监管标准不统一”等。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1017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50亿元,具有很强劲的发展生命力。但是与此相悖的是,社会舆论对于预制菜的认可度还没有与之呈现正相关。目前,在社会舆论中,预制菜与“外卖料理包”是等号,预制菜是“科技与狠活”。这背后代表的正是大众对于预制菜的品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营养问题等存在质疑情绪。
目前预制菜产业正在发展,各种矛盾也应运而生,为应对预制菜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消费权益风险、舆论认知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助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消费大众对于预制菜的认可度着手。通过有力的宣传手段,加强预制菜的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对预制菜形成更加客观和正面的认识,不产生全盘否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