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有了“条条框框”,餐桌上能否吃得明明白白
评论员 朱文龙
预制菜国标终于出台了!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这样一个巨大体量的产业,一直处于“裸奔”状态,显然是不合适的。《通知》回应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问题的关切,明确了预制菜的概念,还提出了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等规定,有助于行业的提质升级。可以预见,预制菜行业将逐渐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通知》提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的范畴,并在概念上对这两种菜肴进行了区分,这也给连锁餐饮机构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流水线生产预制菜以及在中央厨房生产菜肴,两者在“工业化预加工”和“加热或熟制”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很难将二者分辨清楚。这种模糊性不仅给消费者在点餐时带来了困扰,也可能给一些不良企业“钻空子”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难免担忧:在利益的驱使下,会不会有餐饮企业大量购入预制菜,经过中央厨房的“处理”后,以自己制作的“现炒菜”的名义,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如果因此发生纠纷,由于无法准确追溯菜品的来源,消费者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维权成本也大幅提高。
此外,《通知》对预制菜提出了“不得添加防腐剂”的明确要求,但对于中央厨房菜肴制作并无这一要求,而只需“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即可。那么一些预制菜企业很可能会借“中央厨房”的壳进行生产运营,以降低成本并规避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管吃到的是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还是预制菜,关键是要吃得明白,吃得健康。《通知》已经在概念上明确了中央厨房菜肴与预制菜的界限,但考虑到两者的相似性,在实际消费场景中,也要保证消费者在餐桌上吃得明明白白。这就有必要继续在餐饮行业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实现中央厨房操作流程的透明化,以及信息公开的全面性,确保消费者吃得安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