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异位性皮肤炎 多保湿勿用含香精乳液
异位性皮肤炎病友饱受皮肤搔痒之苦,病灶遍布全身几乎「体无完肤」。(本报资料照片)
对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来说,季节交替的日子,往往是病情恶化的开始。秋季气候不稳定,9~10月间常有台风,有时「秋老虎」又能让气温飙至35度以上,容易导致皮肤适应不来。而进入冬季后,又因天气干冷,患者因皮肤痒,在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之下,常常「体无完肤」,专家提醒患者使用合适的润滑剂保养皮肤,勿使用含有香精、防腐剂或杀菌剂的乳液,以免过敏发生。
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朱家瑜表示,秋季常有台风发生,在天气潮湿又突然放晴时,皮肤往往会适应不来,此时,建议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可适时开空调,或使用电扇,让生活起居的温度恒定一些,不会忽冷忽热,造成皮肤适应困难。
进入冬季后,天气会变得较为干冷,皮肤中的水分也随着容易流失,对于一般人而言常常只是造成冬季痒,但对于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来说,却是痒上加痒,造成皮肤炎恶化,加上抓抓痒痒、痒痒抓抓的恶性循环,更使得患者变得「体无完肤」。
朱家瑜表示,只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当的保养,就能避免冬季带来的痛苦。建议患者,首先要使用合适的润滑剂来保养皮肤,传统上最好的润滑剂是凡士林,但缺点是相当不透气,擦完之后常会让人感觉皮肤无法「呼吸」,有时还会引起阻塞性的毛囊发炎。
朱家瑜表示,尿素也是皮肤科医师常用的润滑剂,它具有含水剂的保湿功能,又可以去角质、促进其它药膏的吸收。以往,皮肤科医师较不建议患者使用一般的乳液,原因是其中的香精、防腐剂或杀菌剂容易造成过敏,随着时代进步,目前有许多专门给患者使用的润滑剂可使用。
为了解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效果、生活品质的影响等,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近期设计全台第一份异肤大调查,希望病友和照顾者能每3个月固定填写问卷,并接受为期2年的追踪。近期协会也将推出「异肤小学堂」,邀请国内6位皮肤科名医拍摄学习影片,提供保湿与照护、局部治疗、全身性治疗、饮食与生活保健等面向的专业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