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工家美术馆 用复古台味演绎工地文化
《远见杂志》全新单元与数位频道《城市学》,带你看见台湾22县市的美好。台中最新景点「工家美术馆」在去年底开幕,10年来勤美在草悟道的造镇计划,找到文创活水,这次挑战「工地」为题的策展,有哪些有趣的尝试?
说到工地,你想到的是铁皮瓦楞板所框住的化外之地?还是烟尘弥漫、震耳欲聋的灰色场域?
至于到美术馆,非得肃穆风雅、一尘不染吗?活化台中草悟道的功臣勤美集团,最新力作竟将这两种违和至极的元素,在冲突中碰撞出共融。
去年11月中,和煦的冬阳洒落在台中草悟道上的草皮,一进到甫开幕的「工家美术馆」,触目所及的是成堆的沙袋与零星的独轮车,锈蚀的钢骨结构,整座建筑刻意留存粗犷的蓝领气息。
进入室内,复合的工地媒材创作而出的街头家具、描绘全台工地场景的档案照,让人明知已置身艺廊,却又像穿越在某个工务所中。
「谁说艺术非得是冷冰冰展示品,至少街区美术馆就不该如此!」工家美术馆的幕后推手、勤美璞真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何承育认为,台中人傲视全台的创作底蕴,与社区居民的开放态度,是催生工家美术馆的重要原因。
这座美术馆,亦替勤美集团在草悟道旁经营街区美学十年做了最佳总结。
回顾2010年,勤美集团利用勤美诚品后方闲置空间,设计为策展场域,带动整个商圈的文艺复兴,群聚效应下,就连社区巷内的许多旧房子里,都有不少文创小老板进驻。
2012年占地2500坪的勤美术馆一开张,就成为文青朝圣首选,抛砖引玉下也有审计新村、范特喜陆续诞生。
不过,2018年底,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永久美术馆进入三年的施工期,旧的勤美术馆必须功成身退。如何让过去的艺术能量延续,成了何承育伤透脑筋的课题。
他灵机一闪:「何不就地取材,让工地变展场?」
半年后,工地旁终于迎来了一座「庶民」题材的美术馆。没有围墙,推翻的传统美术馆的传统宫闱,在一面施工一面策展的跨时空设计下展开了。
工班施工时,能用美学、工艺的角度,反衬自己的工作,民众走进美术馆,也投射出另类的视角中,重新演绎对工地文化观感。尤其当策展围幕里的小门被打开,仿佛渗入了任意门,进到了璞真建设造镇计划——「勤美之森」的基地工地。
基于对真正的主人——工务所工班的尊重,有别于传统展览场域多以游客为主,工家美术馆则每天有一半时间,专心服务工地现场的师傅,在馆内设置了休息、饮食的空间。
每天中午,是工地师傅独享美术馆的时间,他们享用一份99元,香味、营养俱全的便当,每周公布新菜单,冷热空调俱备的休息室内,师傅可以躺在水泥袋形状的枕头上,小睡片刻。天冷的时候,厨房会供应热汤,每周五还有盲人按摩服务驻点。
何承育强调,在这里一切「很真」,不只没有装潢,外观不怕弄脏、连空间机能都有考虑到师傅使用的习惯,不只是展示空间而已。
以往,勤美术馆的团队总习惯服务看展的潮男潮女,而今,则突破「白领」框架,有了「蓝领」思惟,细腻地祭出为工地师傅而设的贴心服务。一如增加便当的饭量,调整口味,为师傅量身订作的空间设计。
馆长赖奕帆说:「当初最大声排斥紫米便当的大哥,如今也会自己跑来加饭。」美术馆与工地逐步磨合,不言而谕。
工家美术馆不但为工地职场环境作了绝佳示范,也透过展览,让人更认识职人精神。「用文创语言,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很『生猛』的工地文化!」何承育说,勤美集团原本就是铸铁业出身,父亲何明宪(勤美创办人)对工匠的尊敬,他从小耳濡目染。
除了给师傅的专属时段,其余时间,民众都可购票入场,戴上工地帽,坐在三角锥做成的椅子,触摸着建筑钢板组装的桌子。倚着钢架构成楼梯上到二楼,由艺术家廖小子策展的「荒岛工神」系列作品,如神像般的一具电动旗手,守护着工地,是全场的视觉焦点。
接下来,随着施工进程,美术馆还会邀请板模、电工等师傅开设职人工作坊,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围篱搭建的,其实是心里的墙。」何承育认为,摘下有色眼镜,工地就不再是被嫌恶设施。
工家美术馆开幕约一个月,已有3500次人到访,连当地里长也带里民揪团报名。承袭勤美术馆作为街区美学的推动者,工家美术馆也酝酿出社区居民、文创活动的观众,对永久美术馆的深切期待。
金曲奖最佳专辑装帧设计奖得主,38岁的设计师廖小子(本名廖俊裕)担任开幕展「荒岛工神」的策展人。总是穿着花衬衫、脚踏蓝白拖的造型,在设计界已是庶民美学的代言人,让勤美团队第一时间就找他策展。
「以工地为题,早已盘旋心中许久,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廖小子的父亲从事营建业,他从小就对工地不陌生,对劳工文化的细腻观察,成为他后来作品中的养分。
廖小子形容,工地像城市里的孤岛,围篱内的世界总是禁锢独立,既神秘又遗世。各个工地的师傅,正如胼手胝足的台湾先民,迁徙于不同的工程场域,成就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办摄影展 展示独特工地文化
廖小子邀请过去10年,长期拍摄工地旁电动旗手的摄影记者钟圣雄,举办摄影特展。电动旗手原本只是被放置在工地周围、防止人车误闯的人偶,在钟圣雄的纪录下,各个造型迥异,有的浓妆艳抹,有的祥和带抹微笑,就成了饶富工地文化的「众生图」。
廖小子形容,他们就像工地里的信仰,默默地守护工地。这也是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李育升,为电动旗手增添官帽的头饰、流苏,却又在他们的胸前摆了一颗槟榔造型的装饰,呈现台湾独特的工地美学。
「只要观者感觉到一点有趣、师傅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受人崇拜,尊敬,甚至觉得自己有点神气,那样就够了!」廖小子说。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城市学》频道;更多文章请上官网:https://city.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