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过剩波及全产业链 多家乳企半年业绩承压

随着上市乳企半年报的披露,上半年国内乳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也逐渐明朗。

2024年,乳制品整体消费增长面临压力,行业内部也呈现分化趋势。36家上市、挂牌乳企中,有26家乳企出现营收下滑,24家净利润下降,13家出现亏损。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三大乳企上半年均出现业绩下降,以原料奶为主营业务的乳企如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业绩全线下滑,以飞鹤、新乳业、澳优等为代表的乳企则由于找准细分赛道而实现收入逆势增长。

多家乳企在半年报中提及经济环境、消费下行等带来的影响,面对行业新周期,乳业巨头们也纷纷探寻新的增长点。

A

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乳业业绩都降了

上半年,作为乳业龙头的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599.15亿元,同比下降9.49%;归母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长19.44%。其中,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8.87亿元,较去年同期424.23亿元大幅减少55.36亿元,降幅13.05%,是导致公司报告期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伊利在中报指出,当前国内消费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于低位徘徊,食品价格下行,而乳品消费额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乳品市场处于阶段性的供给过剩,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持续被激发。

蒙牛上半年同样出现业绩下降情况,营收为446.71亿元,同比下降12.6%,归母净利润录得24.45亿元,同比下降19.03%。值得关注的是,蒙牛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全线下滑,报告期内,该公司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业务收入分别为362.615亿元、33.714亿元、16.353亿元和21.143亿元,同比分别下跌12.9%、7.5%、13.6%和6.28%。

对于收入下降原因,蒙牛乳业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2024年上半年原奶供给过剩、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凸显、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业中期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去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19.48%,去年全年该项指标下滑幅度为9.31%。

另一乳业巨头光明乳业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27.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0.08%,净利润为2.8亿,较去年同期下滑17.03%。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全部业务板块收入均下降,其中牧业产品下降42.99%,液态奶下降9.67%。

分析人士指出,乳制品消费量的下降对于乳企业绩有着直接影响,即使是行业巨头,在行业周期调整之下也需要思考新的突围模式。

B

行业内部加速分化 细分赛道潜力显现

上半年在乳业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也有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

主打高端奶粉的中国飞鹤上半年实现营收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8.1%。这意味着其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业绩双降后重回增长轨道。飞鹤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其毛利率从65.3%提升至67.9%,这主要得益于高端产品系列“星飞帆”的收入增长。

飞鹤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质量的信心及偏好增加,以及高端婴幼儿配粉奶粉细分市场的增长,国内婴配粉市场的零售销售价值预计将保持平稳。同时指出,消费者对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需求预计将成为中国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推动力。

主打羊奶粉的澳优乳业上半年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21.2%。尽管增收不增利,但对于澳优而言,这样的成绩意味着其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优化,营收重回增长轨道。其中,核心业务羊奶粉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0.2%,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的增长。而羊奶粉近年来也逐渐由小众走向大众,增速明显优于其他奶粉品类。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乳企是新乳业,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64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25.26%。对于业绩的增长,新乳业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其高端鲜奶同比有约15%增长,酸奶“活润”系列实现同比15%增长,低温风味乳增长超40%。

可见,在大众产品销售增长乏力的当下,一些定位细分品类的产品或品牌显现出更大增长潜力。

C

上游原奶企业普遍承压 奶价下行波及全产业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国内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增长3.4%;规模乳企乳制品产量1433万吨,同比减少3%,奶产量增速高于消费量增速。

原奶供过于求,带来的是奶价的持续下行。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农业农村部8月20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由于供应惯性增长,生鲜乳价格仍低位运行,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

而由于原料奶价格下降,2024上半年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多家牧场公司均出现“增收不增利”或亏损情况。

其中,现代牧业上半年录得营收64.19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2%;净利润亏损2.07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2.18亿元;中国圣牧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68亿元,同比减少4.6%;净利润亏损1.4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取得溢利2332.7万元。

奶价持续下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指向的是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乳品消费增长速度远低于原料奶的增长速度、原料奶供应过剩等问题,对上下游企业均有较大影响。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明年乳制品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是否能回暖主要取决于需求侧改善程度。在需求不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产品力强、具备更大渠道拓展空间的乳企更能够穿越周期,待需求恢复后弹性更大。

而面对行业新周期,乳业巨头们也纷纷探寻新的增长点。

比如伊利在半年报中提到,面向餐饮专业客户的餐饮B2B业务,公司积极把握烘焙、茶饮、西餐等消费趋势,持续拓展专业客户群体,实现营收双位数增长;同时加速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增长。

同样是两大乳业巨头之一的蒙牛在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业务之外,则差异化布局了奶酪业务。2024上半年,蒙牛奶酪业务营收为21.19亿元。海外业务方面,蒙牛称持续拓展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市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