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快被突变罗氏虾“逼疯”,个头大数量多,为啥不卖到中国?

信息来源于Mekong River Commission,thefishsite,

湄公河绵延48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最后穿过越南平原注入我国南海。这条大河为约7000万人口提供水源、食物和能源保障,其中大多数人以大米、鱼和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

拥有1148种鱼类的湄公河是世界上鱼类种类第3丰富的地区,仅次于亚马孙河流域和刚果河流域。湄公河下游流域的内陆捕捞渔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总捕捞量估计为每年230万吨,产值约110亿美元。

因此,湄公河沿岸渔业对于数百万依赖其粮食安全和家庭收入的人们来说具有特殊意义。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湄公河渔业也为流域的社会和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湄公河虽然非常重要,但它目前的情况却不太好,湄公河三角洲正因地下水开采、人口过剩、污染和气候变化而逐渐改变。商业性开采河砂和地下水,被人类用于建筑,土地复垦,这些操作导致河流变深,采砂增加了下游水流量,从而侵蚀了河岸;还会导致河流中的沉积物量减少,这使得较重的海水更容易逆流而上,到达更远的内陆。此外,地下蓄水层中储存的淡水被过度开采,留下了大片空地,这些空地很快就会被海水填满,尤其是在三角洲和其他靠近大海的低洼地区。

水坝的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它们会严重影响下游的生活。最显著的影响包括减少维持河流生命所需的沉积物,阻止鱼类迁徙,并破坏千百年来塑造生活的古老洪水模式。在上游拦水还会降低河流推回海水的能力,加剧海水入侵,让河流的咸淡度改变,使得水生物种遭到威胁。

水污染造成影响同样的不容小视的,沿岸的各种大量生活废水,重工业废水和化学污染物被倒入湄公河,这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夏季相对较长且干燥,这也加剧了湄公河的各种灾难。

对于越南来说,湄公河更是该国经济的命脉,根据2022年的一个数据,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水产品行业为该国的国内经济总值贡献了27%。

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大幅减少越南的生产力,还会威胁粮食安全。但虽然整体自然资源呈现下降的区域,湄公河越南流域的罗氏虾数量却异常的增加了,而且个头也变得很大。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越南的湄公河流域的罗氏虾开始泛滥了。即使并非特意去捕捞,罗氏虾也会作为渔获副产品被大量捞到,而且总重基本上都比其他渔获物更高,使得很多渔民不得不转变重心,开始主要贩卖罗氏虾。

根据湄公河委员会2023年的数据统计,越南渔民自然捕捞的罗氏虾重量达到了人工养殖罗氏虾的54%,要知道人工养殖个头是专门培养过的高繁殖力品种,因此这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

越南渔民并不觉得是坏事,大部分人认为这就是一段时期的特殊情况,很快就会结束。虽然罗氏虾在本土并不值钱,但可以以量取胜,没人会抗拒赚钱的新机会,而且当地的渔民经常会用水产品为主要食物。

但这样的情况却一直持续了下来,甚至有时候渔民一网下去,除了罗氏虾就看不到其他的渔获物了,并且这些罗氏虾的体型似乎还增大了。这样异常的情况终于让越南渔民感觉不对劲了,这样数量和体型,实在不像是自然繁殖产生的。

于是有人怀疑这些罗氏虾是由于异常气候导致的强降雨将别人养殖场的人工培育罗氏虾品种被冲进了湄公河,然后湄公河流域宽广,资源丰富,使得这些罗氏虾大肆繁殖。也有人联想到了湄公河流域遭受人类破坏的现状,怀疑这些罗氏虾是由于湄公河的污染而导致的变异。

这些猜测都没有得到越南渔业部门的证实,实际上越南渔业部门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的意见。

有的越南渔民尝试将这些罗氏虾出口到邻居中国那里,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但他们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国内的各种海鲜河鲜自助餐中,都少不了罗氏虾的身影。大量的罗氏虾鲜活地在水缸中游动,等待着食客们用网将其捞到篮子中,然后被放进蒸锅中做成美味。这个信息看起来很寻常,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国各地,甚至是新疆内蒙地区的自助餐中都有鲜活的罗氏虾供应,这说明了什么?我国的罗氏虾供应非常的成熟,这显然不是靠进口就可以解决的。

我国的罗氏虾养殖技术实际上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罗氏虾的市场需求很大,罗氏虾养殖技术还在不断的精进,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国内的产能已经足以支撑我国内的需求了,不过还没有到能大量出口的程度。我国目前比较著名的罗氏虾品种有“数丰1号”,“桂优1号”,“兴桂1号” ,“南太湖1-3号” ,“苏沪1号”等等,总之就是非常丰富。

另外,我国的进口检疫制度是非常严苛的,虽然我国一直很鼓励第三世界国家跟我们进行贸易,但前期的检疫工作的流程是非常繁琐的,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声誉和对外贸易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内的生产、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保护我国的公共安全和人民安全。

像是越南这些数量突然增加,个头也突然增加的罗氏虾,是肯定不可能被进口的,它们变成这样的原因至今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