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花明代早期创烧 首次揭示红河流域制瓷技术体系

新华社昆明12月16日电(记者严勇)记者从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对建水遗址开展首次考古发掘,研究者初步判断云南青花创烧时间为明代早期。这一发现将系统揭示红河流域制瓷技术体系整体面貌,并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建水窑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现保护面积为130.58亩,在云南已知古窑址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保存丰富且较完整,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戴宗品介绍,今年7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红河州文物管理所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建水窑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地点集中在碗窑村下窑区,以湖广窑、洪家窑两处地点为主,并对大新窑、高家窑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揭露明清窑炉3座,清理灰坑7处、灰沟4条、匣钵墙2条,共出土瓷片窑具标本30多万片,可复原瓷器3000余件。

“我们推测窑场整体生产时代集中在明代早中期,创烧时间大体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此外,发现的淡青釉瓷器、仿龙泉青瓷等出土于相同层位,说明几类产品同时烧造。”他说。

戴宗品介绍,建水窑业呈现出一种总体分工、分散生产的商品生产模式,与同期中原地区景德镇等地生产模式有较大差别。此外,出土遗物在某些生产技术上与红河流域下游的越南地区制瓷业有一定联系,共同构成红河流域制瓷业较为独特的技术体系,并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