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感受绿色建筑 漫步和谐共生的城市
有全台最美图书馆称号的北投图书馆,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绿建筑之一。(图/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节能环保是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要迈向永续的宜居城市,建筑是否符合绿能环保准则,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张清华是国内推广绿色建筑的先驱之一,曾设计许多具代表性的绿建筑作品,让我们跟着她的脚步,一起认识在台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
健康社会住宅的外观采用不规则形设计曲面,使空气顺利对流、降低空调需求,融入建筑智慧。(图/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舒适环保的绿色建筑
「对我而言,让人觉得舒服的建筑物,都能称之为绿建筑。」张清华说,绿建筑可以是一种广泛的概念,除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外,拥有漂亮的外观、不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也是绿建筑应该具备的条件。她指出,台北的许多老建筑,例如总统府、迪化街的老宅等,都是让人感到舒服的绿建筑,它们的采光非常好,同时靠着自然的通风就能带走室内热气,完全不需要仰赖空调,相当节能且环保。
提到台北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绿建筑,出自于张清华之手、被誉为全台最美图书馆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是最常被提到的案例之一。这座台湾首座绿建筑图书馆,除了符合国内绿建筑九大指标、获得钻石级标章外,也是一栋让人感到舒服、没有压迫感的建筑。除了使用的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更给人一种温馨、放松的感受;东面的大片落地窗引进屋外的自然采光,可减少使用灯具;挑高夹层的高低窗所产生的浮力通风原理,能帮助通风与散热,这些设计都有助于节能,并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又例如同样取得钻石级绿建筑标章的健康社宅,基地邻近民生社区,建物在周边建筑林立的情况下,采取非规则形设计切割量体并旋展,让空气顺利对流,降低空调需求;同时保留基地内大部分的树木,并增加绿化,为社区提供更多绿色空间。张清华说,依据地理特性和气候设计建物,并适度就地取材与回收现地建材再利用等,以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和制造最少废弃物,也是绿建筑的特色。
花博新生三馆保留基地原有老树,建物则以曲线造型让出空间,呈现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意涵。(图/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友善环境的设计观念
「绿建筑的核心设计理念包含节能、环境共生、减少浪费。」张清华说,绿建筑是很有礼貌的建筑,因为它懂得尊重环境、友善地球,同时减轻地球以及使用者的负担。
「更多的水和绿地,有助降低城市的温度。」张清华在规画花博的新生三馆时,利用人与土地共生及对环境友善的建筑设计概念,保留基地内的老树,建筑主体遇树则退,于是有了曲线造型的建筑外观。馆外的生态池则创造一个小型湿地,提供多元的生物生存环境。
绿建筑强调与环境共生、生态平衡、节能等永续发展课题。张清华指出,永续发展的观念不只应用在建筑物上,它也涵盖公园等空间场域。因此在构思公共空间时,应用「软」材质取代「硬」材质,例如绿色植物就属于软材质,所以要想办法让绿地多一些,公园减少采用硬铺面、排水沟、堤防等硬的建材,或是因地制宜规画具滞洪功能的设施,以及因应环境特性采用不破坏生态的自然工法等,是全球永续风潮下的建筑趋势。
「忠诚公园和美仑公园的透水铺面和生态排水草沟,就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张清华表示,透水铺面和生态排水草沟能够改善下雨天的排水与积水现象,同时也能改善公园的土质以利植物生长,是一种对生态和环境友善的工法。
与自然共存的绿色城市
「生物多样性」和「绿化量」是绿建筑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因此绿建筑在兴建之前,都会被要求提升大基地开发的绿地生态品质,以多孔隙环境以及不受人为干扰的多层次生态绿化,来创造多样化的小生物栖地环境,同时以原生植物、诱鸟诱蝶植物、植栽物种多样化、表土保护等,来创造丰富的生物基盘。此外,建筑基地栽种的树种和数量,也攸关净化空气的效果,由此角度,绿建筑的发展也将促进绿色城市的实现。
张清华指出,绿建筑标章已行之有年,如今绝大多数的新建物都符合政府公布的规定。她认为,以更宏观的角度去建构一座绿色城市,才是更符合全球趋势的新观念。「绿色城市带给人们的影响,远比绿建筑多更多。」张清华说,因此在推广绿建筑外,城市里也要多一些绿地这类柔软元素,除了提供大众休闲,还可以减缓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等,让环境永续,显现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张清华认为,除了推广绿色建筑之外,营造整体绿色环境,有助于打造永续与自然共存的绿色城市。(图/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