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回应时代的命题 屏东县立图书馆+台南市立图书馆
改建后的屏东图书馆,展现原本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友善关系。(图/林格立)
被喻为设计出「神殿」级图书馆的美籍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I. Kahn)曾说:「书本提供的价值极为宝贵。若论谁有能提供此价值的殊荣?就非图书馆莫属了!」
路易斯.康在1970年代设计的图书馆,成就一代经典,但在时代的变迁中,图书馆提供阅读与藏书的功能不变,「公共性」却有了极大的转变,台湾这两年新开馆的屏东县立图书馆与台南市立图书馆便回应了这个命题。
2021年重新开馆的屏东县立图书馆总馆(以下称「屏东图书馆」),玻璃帷幕映照着馆外绿意葱葱的樟树林,由图书馆往外看,可见窗外的蓝天绿意,因而赢得「森林图书馆」的美誉。
其实,这是一栋3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前身为屏东县立文化中心。改建前,屏东人得从大连路进去后,绕一大圈,顶着大太阳,穿过威武耸立的椰林大道,再经过水泥广场,才来到很像巨大司令台的中正图书馆。
呼应世界之趋势
这个曾是全国重要文化建设的建筑,因空间不足、设备老旧,2018年启动整建工程。
由于屏东县不像六都享有丰沛的预算与文化资源,委托设计的建筑师张玛龙因此向县长潘孟安建议,与其重新兴建一座图书馆,不如以改建、增建的方式,既可节省经费,又可保留原来建筑的特色与历史意义,借由时间的跨越进行文化的累积。
保留旧有的结构,再赋予新的生命,如此避免拆屋产生庞大的建筑废弃物,符合永续的概念,亦呼应近五年来普立兹克建筑奖得奖的作品,不再以设计出创新炫目的地标为亮点,而是以回应气候变迁、环境变化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实践了永续建筑(sustainable architecture)理念的屏东图书馆,创造出原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友善关系,亦在今(2022)年全球建筑权威奖项Architizer A+Awards,得到改造建筑类的人气奖与图书馆类佳作的双重肯定,让台湾一个在地的图书馆被世界看见。
屏东县立图书馆一隅的阅读风景。(图/林格立)
使用者介面之更新
为了回答「图书馆在21世纪数位时代的功能是什么?」负责设计的陈玉霖建筑师说:「我们的结论是,不仅图书要与数位媒体竞争,现代的图书馆,还必须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其他的文化设施竞争。」
如何在此竞争中脱颖而出?张玛龙陈玉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团队运用「使用者介面更新」的概念,好像作业系统更新一样,以适应当代的需求。
从旧建物长出来的新大厅,就是陈玉霖所说的新的「使用者介面」,这里有咖啡馆,有诚品书店,不时清空举办展览与讲座,让不爱进图书馆的人也愿意来。
这也是改造屏东图书馆最令人惊艳的神来之笔,将旧有藏在樟树林中的机车停车场改建成大厅,并将图书馆的大门转了向,从南侧改至西侧,过去需要绕一大圈方能进去,如今是走一小段绿意互掩的林荫路,感觉更亲近、更友善。
其实,樟树林一直在那里。
陈玉霖说,树都没有动哦!透过增建的大厅,将立面的墙变透明,屋檐与樟树相接。白天,玻璃帷幕墙映衬着树林,产生绿意相叠的效果;晚上,屋内的灯光与书香穿透了透明玻璃,至屋外的夜色中,呈现建物内部与外部的对话,图书馆的可及性与亲切感便建立起来。
「图书馆的公共性也由此而来,」陈玉霖强调,图书馆是民众最熟悉的文化设施,也是最公共的公共建筑。透过建筑设计,让民众愿意进来,而且符合各年龄层的喜好与需求。
图书馆公共性之演变
陈玉霖心目中的经典图书馆,是美籍建筑师路易斯.康在1970年代为一所高中设计的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这个由三个空心正方柱体组成的图书馆,呈现极致的对称与几何张力,营造出宛如「神殿」般的氛围,让读者在馆内不由自主产生敬畏与谦卑之心。
陈玉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图书馆不能只是藏书、阅读的地方,现今的图书馆要伸出双手拥抱群众,举办讲座、展览,提供各式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那个时代象征社会进步的文化中心,所代表的公共性是一群人做同一件事,例如一起听音乐会、一起参加升旗典礼。「而我定义现代的公共性,是每一个人在同一个空间,做不一样的事。」陈玉霖说。
从「大众的集合」到「小众的集合」,屏东图书馆的目标,是让小众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自己的角落。
例如为了吸引青少年,三楼以漫画、影音藏书为主,还有一处大阶梯。此处的前身是整栋建筑的核心,一处密不透风的夹层书库。但设计团队将夹层打掉,改成挑高二层楼的白色大阶梯区,把书搬出去,把活动引进来。原先设计是因应办活动时,大阶梯区可以放映电影,举办讲座。而今,青少年常在此反着坐,把阶梯当桌子,写作业、讨论功课,自成一温书的天地。
放大来看,图书馆也像一座都市,拥有丰富的区域,但设计团队希望屏东图书馆不像是一座有效率的格子状都市,而是像鹿港或台南市安平区的传统街区,随意在大街小巷走着,纵使迷了路,也可以找到主要的庙宇与地标。
因此设计团队为屏东图书馆创造了两个挑高的空间,让空间的流动性充足。
「有点迷路是有趣的。」陈玉霖认为,纵使迷路,走一走,马上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纵使凭感觉逛,很容易了解出口、厕所与主要的区域,这也是公共建筑设计的目标。
感受阅读空间之氛围
屏东图书馆的大厅,主色调是黑色,柱子与墙面不是呆板的垂直线条,而是V型的柱子与天花板交错而成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行。天窗、窗孔、夹层与悬吊的大灯笼,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元素,这是建筑师从排湾族玄黑色石板屋的纹饰借景,转化为现代隐喻的图腾。
说到石板屋,屏东图书馆真的有一座如假包换的排湾族石板屋,由于年久失修,过去放在四楼,是一座阴暗没有人敢走近的暗室。
屏东县政府文化处图书资讯科科员林怡如说,石板屋是串连三楼至四楼必经的动线,馆方布置了月桃叶、小米以及灯饰,成为原住民书籍区,还常常有学生坐在石板屋的椅子或地上复习功课。
什么样的空间适合读纸本的书,也是设计现代读书馆的重点之一。「我们的答案是,可以让你分心的地方。」这个听来似是而非的答案,陈玉霖解释,若要专心读书去K书中心就好了。「我们认真的想过,最适合读小说的地方,就是可以胡思乱想的地方。」喝着咖啡,从书中小说的场景,想想自己,看看窗外的绿意。
文化地标:台南市立图书馆
如果想要就着图书馆内的一扇窗,看看书,发发呆,有着各式各样的靠背椅、沙发与靠窗阅读桌的台南市立图书馆总馆,也是一个好所在。
有着103年历史的台南市立图书馆,由于过于老旧,在前市长赖清德任内,以18亿元预算编列兴建新馆,2017年开工,2021年1月开馆。由荷兰Mecanoo 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主要设计,张玛龙陈玉霖建筑师事务所负责细部设计。
原本担心荷兰人习惯设计寒带喜欢吸收阳光的建筑,与南台湾防晒的观念相反,但陈玉霖透露,竞标前,双方各自画的草图,竟不约而同地采取层层退缩的立面设计,用最简单的方式回应在地的气候。纵使每一层楼使用大片玻璃,达到最高的透明度,却有遮荫避雨的效果。
整栋建筑的意象取材自台南老屋花窗纹饰,建筑外观铝制的栏栅,既有遮荫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让洒进馆内的光影富有变化;连颜色的运用都有将台南市的落尘量考虑进去。
亦操刀设计荷兰Delft 理工大学图书馆与英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伯明罕图书馆的Mecanoo 建筑师事务所,擅于分区使用设计,用理性的考量去分析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与使用行为,穿透的空间,让藏书书架一目了然;身在此开放的空间中,即能感受静谧却自由的气氛。
陈玉霖说,刚好合作设计的两家建筑师,都崇尚建筑学中「自由计划」的价值。他解释:「我们想像图书馆是一个容器,可以放书、放活动。」由于基地方正,每一层就像是一个平台,用家具定义每一个空间、每一个人的位子。只要变动家具,就可以改变这个空间的功能,这样的弹性,让图书馆可以因应时代变迁的需要。
陈玉霖认为,台湾整体社会是有深度的社会,民众开始发现,好的建筑气质与内在更重要,不用争奇斗艳,也可以成为文化的地标。
陈玉霖建筑师认为,透过对土地的了解,从土地长出建筑,就会变成台湾意象的一部分。(图/林格立)
开放、弹性、透明的公共性
由于一楼是民众造访频率最高的楼层,Mecanoo 建筑师事务所运用下凹的中庭与天井,让一楼的阳光可以照进地下一楼,民众可以轻易地下到这个镂空的地下室,好似有二个低楼层,让图书馆的功能可以做更好的发挥。
一楼挑高三楼的天井,展示着英国艺术家Paul Cocksedge创作的「阵风」(Gust of Wind),半空中自由纷飞的白纸,代表了图书馆的本质,传达了思想的自由,以及纸本阅读的快乐。
为了拓展民众阅读的广度,馆方运用各式的书展、主题策展,将图书资料立体化。特有的日文旧籍区,1万6,000件日治时期的旧籍,不仅做了充氮气防虫处理,亦数位化,是想作日治时期研究的宝库。
因应台南图书馆馆内空间运用的弹性,一楼大厅假日时,变身为弦乐与舞团的演艺场所;三楼有乌邦图独立书店进驻,让民众感受图书馆还有百货公司的氛围。从事图书馆工作30多年台南图书馆馆长洪玉贞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体,从过去以「书」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
手作教室、创客空间与烹饪教室,提供民众更多学习的机会;四楼运用科技互动展示的台南名人堂,可以好好认识台南的故事与历史。
图书馆作为承载知识的宝地,就如洪玉贞所说,图书馆的公共性从以往市民的阅读空间,转变为学习交流的空间。公共图书馆亦是落实知识平权之处。图书馆「不只」是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回应时代叩问最好的答案。
建筑外墙铝制的栏栅,既有遮荫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让洒进馆内的光影富有变化。(图/林格立)
台南市立图书馆的主楼梯采用大红色,建筑师的灵感来自台南许多庙宇的意象。(图/林格立)
本文作者:曾兰淑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2.11》)
《台湾光华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