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中国最北
上图:漠河人的日常
以前骑行我一不看天气预报,二不吃早餐,三要睡到自然醒,因为写公号熬到后半夜,第二天起不来,几年前在小群里古风曾提醒我摩旅要看天气预报,结果海拔说:天气预报对他无意义,下不下雨他都会走的。老伙计们对我的脾气秉性还是挺了解的,就像前几天图图的朋友听说我在沈阳等图图一起去漠河,这位大哥因为知道漠河气候恶劣,所以说:你要是不来,你这朋友也就不去漠河了吧?图图连看都没看我,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很肯定地说:我来不来他都会去。
是的,这就是我:我说过的都会努力去实践,我想要的,都会努力去争取,我徒步、我骑行,都只是为了经历,不是为了挑战,我不仅敬畏大自然,更珍爱自己的生命,我敢于尝试的,基本上都在我的体力和能力的范围临界点:有可能失败,但掌控好了、运气好了,大概率能成功。
这次的漠河之行也是这样:我知道很困难,也知道危险很多,并且刚出门就差点儿送命,对本次出行的自信心是个严重打击,但我也知道只要天气不是太恶劣,我只需要努力克服再加上点儿好运气 ,也许就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今天,我到了中国最北端的北极村(原名漠河村),完成了自己的小小心愿。
北极村是5A级景区,其实很稀松平常,论景致我最多给个2A,但因为它是地理意义上中国的最北端,又常年寒冷,颇有点神秘色彩,加上网络上吹得邪乎,所以很多人都来朝拜。
这里的门票68一张,不算便宜,进入村子后我在“北极村”三个大字前拍照打卡,因为雪厚滑倒了,这也是我本次出行第二次倒车,鞠哥帮我扶起车说里面还有类似的景点,可以去那边拍,我告诉鞠哥:“神州北极”是个广场,车开不到跟前,鞠哥问我咋知道的这么清楚,我说我以前来过,但是没有骑摩托来过,这次必须要给我的小摩托留张影,我从没有这么强烈的打卡愿望,可能就是因为这次出行太艰难了,我历尽艰辛终于做到了众人一致认为我做不到的事,而陪我完成这一小心愿的,是我的铁驴——我可以不拍照,但一定要给我的铁驴拍,它是我英勇无畏的沉默伙伴。
上图中绿色的车是鞠哥的,鞠哥一路给我帮了很多忙,比如帮我整理袖口,穿戴装备、让我在车上擦干净头盔镜片,等等,这些事情在正常温度下的都市生活里都不是事儿,但是到了零下十几度的野外,鞠哥伸出援手几秒钟就能帮我节约几分钟,节约了我的体力,这对骑行寒冷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他开车跟着我,我也增加了信心:万一有事情,我还有个伴儿,就算摩托抛锚,我也不会被冻死。
接着开头的话题说:这次骑行东北,过了沈阳之后,不仅每天看天气预报,而且精确到每小时的天气预报都要看,因为我要根据降温时间确定自己在什么时间段经过哪里,那里是山地还是城市,是否临江或者临河(靠水近则空气湿度大,地面容易结冰),除了看天气预报,还每天很积极地吃早餐,不仅吃早餐,还早餐吃肉,因为东北太冷了,早上不补充点儿热量根本无法完成一天的骑行,再就是关于写公号,只能退居第二重要,优先保障睡眠不低于五小时,总之,骑行东北这件事让我又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还是可以挖掘的,都市里惯出来的洁癖、挑食,到了骑行环境里统统被治好了。
接着昨天说,昨天到的漠河市,漠河市距离中国最北的村子漠河县漠河村(现在叫北极村)还有70公里,提前问了前台,她告诉我路很好,但部份路面可能会有铲不干净的雪,一定要小心,同时她和老板娘对我有车不坐非要骑摩托到漠河来表示大惑不解,说我到底图个啥,我说我就图个受冻来了,想增加一点冬天骑摩托的经验值,她们都笑起来。
上面视频里的靴子是在北安买的,零下十度左右骑行,最多几分钟就冻透了
到哈尔滨的时候行车电脑弹出了保养提醒,本来联系了KTM在中国的母公司,但是后来被告知KTM子公司是独立核算系统,母公司给我做了保养的话,我将失去KTM的保修资格,我不敢冒这个险,请教了西安4S店的工程师,他说超出八百到一千公里其实都可以,但是不要暴力驾驶。
上图一:仪表上的“SERVICE"就是在提醒车主该保养了,今天把铁驴放到拖车上之后颇有点儿不舍,继图图走了之后,小驴子也要暂时离开我几天了,我会想他们的
哈尔滨到北极村是1300公里,从北极村再到KTM在东北唯一的4S店沈阳浑南店是1700公里,也就是说我总共要超出保养里程3000公里!这辆车是我和老唐一起出资买的,是我们的共同财产,我不能拿着朋友的资产乱糟蹋,尽管很不情愿,但今天从北极村回来,还是立即就办理了托运:运回沈阳保养,然后我坐鞠哥的车去中国冷极根河,回到沈阳后直奔北京。
接下来说说北极村之旅。
今天早上,11月21日,吃完早饭测了一下气温,零下23°,我有点儿害怕,跟鞠哥说咱们再晚点儿出去,让太阳再爬一爬,我换好了衣服叫你。
又磨蹭了几个小时,终于出发了,出发前我把加热服的温度调到了最高,以至于都有点儿发烫,即使站在零下二十度的户外都浑身冒汗,我担心造成低温烫伤,催着鞠哥赶紧出发,等到一上漠北公路(漠河-北极村),速度刚上七八十,我的担心完全就成了笑话:接近零下二十度的低温加上约一百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加热服的作用微乎其微,今天的前半段是零下十九度到二十度左右,中半段约零下十五度,到北极村已经是十点四十,温度终于上升到了零下十度左右,今天也就是距离短,否则只能放弃,因为不放弃就会被冻伤。
骑到约一半儿的时候头盔镜片开始结冰,这在前几天是从来未曾发生过的事情,看来漠河的冷不是徒有虚名啊,镜片不是起雾,而是用指甲盖抠不动的冰,先是右眼附近开始结冰,然后冰花慢慢蔓延,我停车试图用擦镜布擦掉,发现完全没用,哈气也化不开,因为刚哈出去的气瞬间就变成了冰水附着在镜片上,然后冰继续加厚,更不敢用硬物去刮,好在路上车少,我抱着侥幸心理继续骑,镜片最终基本上全部结冰,只剩下鼻子上方一点点有点透明的地方,我就靠着这一点点能见度以一百多的时速飞驰在去漠河的路上,终于鼻子上方的空隙也越来越少了,我不得不减速,向中间稍微靠一点,后方一辆黑色的私家车大概不满意于我有点儿居中,呼啸着从我身边擦身而过,他一声喇叭都没打,车速还挺快,吓了我一跳,高速风流刮得我一阵摇晃差点儿滑倒在雪地上,我不得不停车,示意鞠哥也停车,然后坐到他的车上开始用暖风吹镜片。
自从一起出来鞠哥就没喊过冷,今天他也感觉到冷了,跟我说开出去好长时间车内暖风温度没起来之前,脚都是冰的,他实在不能想象骑摩托的我是怎么受得了的,我把头盔举给他看,说:我还受得了,但是头盔受不了了,再这样戴下去会出人命的,鞠哥看了一眼我的镜片,大吃一惊:不行不行,这得赶紧放在暖风口上吹化了再擦干净。
上图:这是我的自拍,从外面看不清头盔里我的脸
上图:这是摘下来从外面看的头盔,以上两张图片看起来似乎还行,不算太恐怖,下面这两张是从里面往外面拍的实景,完全是死亡凝视的感觉,如下:
没人能想象我当时的恐惧程度,这种恐惧带来的寒冷比漠河的气温更能让我寒彻骨髓。
自从过了大连,我就再也没有见过除了我和图图之外其他的长途骑行北上的车手,而哈尔滨松花江服务区之后,除了在城市偶尔见到几个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国道上就再也没见过任何一个骑摩托的人,今天到了北极村,因为冷,我穿着骑行服戴着头盔乱转,一个小伙子看了我这一身装束追着我问:哥你骑摩托来的?我说是的,他又重复又一遍:你骑摩托来的?我说是啊是啊,骑摩托来的!他瞪大了眼睛:你摩托呢?我不由笑了:在停车场上放着啊,不信你跟我去看。这次他的表情从难以置信变成了一脸佩服,回头跟他女朋友说:真是骑摩托来的,太狠了!
看到有人发视频说自己挑战冷极,挑战天路,挑战雪山,挑战鳌太线,挑战这挑战那,我都在心里说:你挑战个锤子,大自然要想收了谁还不跟玩儿一样?愚蠢而又浅薄的人类啊,所以,我只是想经历,并不想挑战,如果目标未能达成,我也不会难过,因为我尝试过了——努力过后的适可而止,将是我今后的生活态度之一。
这两天在漠河跟本地人稍微聊了几句,知道了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他们的基本工资,一般就是两三千块,三千的算比较好的水平了,他们的物价也不高:只要不出广场桥,市区不管到那里都是五块钱,过了桥得10块。
能留在漠河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公务员及其家属,至于民宿、酒店、餐饮等行业里的绝大多数民企,它们的老板也都是公务员的家属或者亲属,而通过上学走出去的人,以及外出打工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再回来过,有的人在外地也仅只是打工,并未能挣到很多钱,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回漠河,因为在外面随便做点什么都比在漠河的收入高,而且环境、气候要比自己家乡好太多太多了,一个漠河姑娘跟我说:漠河人从不唱那些夸自己家乡好的歌曲,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家乡的生活太艰难了……
我见过东南沿海的繁荣,也见过雪域高原的苦寒,两者的对比极其强烈,震撼人心,同样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绝大部份人吃饭讲究要吃好,而落后的藏区、大凉山、新疆偏远地区的农民,他们的贫寒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已经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至少现阶段,我确实看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往西藏这样的地方输送生活物资的难度已经非常大,而铺设或者架设油气管道,难度更大(除了格尔木炼油厂提供的份额,西藏80%的油气靠外来输入),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固然很好,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和气候严酷,能来到这里的人并不算多,别看318线上车满为患,但也就是那一段堵车,过了那一段,这些车散落到偌大的藏区,依然是零零星星,西藏低温加上高反,环境严酷,无论投资还是本地企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一点的城市像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那曲、昌都能稍微好一些,但更多的地方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要说和沿海地区相比,即使是和中部内地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这仅只是西藏,整个大西北和西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因为地理因素、气候因素,这样的状况暂时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改善,相比西北西南的情况,东北的衰落却大不相同,要说严寒,东北极端气温比西藏还低,但是东北有非常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还有陆港和海洋之便利(西藏矿产也很丰富,但开采条件恶劣),加上近现代以来有沙俄和日本因为侵略中国而带来的建设和开发,反而成就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事实,但是因为后来和苏联方面关系紧张,很多重要的企业迁往内地和沿海,加上东北老国企作风不能适应改开转型,遂逐渐走向衰落,如今东北已经不能跟以前相比,但重工业基地的老家底儿还在,只是不知道东北振兴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
上方视频中的黑土地一望无垠,我老家,华北某市号称中国大棚菜基地,其实他们的土地早都不行了,因为用肥太多,我曾亲眼见他们从东北买来黑土倒在自己家地里。
上二图是沿路看到的转让的农家院子,这种院子很多,在大连时,袁兄带着我在星海广场附近转,我发现很多商铺都关着门,星海广场属于热闹的繁华地,这种情况很反常,袁兄告诉我大量商铺在疫情期间倒下,疫情过去后它们中的多数也并没有再开门。
上次在沈阳还专门去了一下铁西区,去老厂的住宅区看了一下,看到昔日那些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老企业的老厂子里的老人们过着凄苦的日子,真是令人心酸不已。
上图:“虎头奔”诉说着铁西区往日的繁荣
上图:这个倒霉红则昭示着今天的没落
上图:单元入户门不像中式风格
上图:无边落木萧萧下
这一路骑来,从大连到漠河,从南到北贯穿整个东三省,从农村到城市,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浮在表面上的现象,虽然只是现象,但也反映了一些基本情况,我从来没有多数人那种“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想法——这河山本来就有我的一份儿,因为我是人民嘛!我只是想从自己住够了的地方到别人住够了的地方去看看,多去了解一些人间疾苦,戳破某些人光鲜的猪尿泡,仅此而已,哪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最后汇报一下身体状况,本次骑行,除了骨折的手指到漠河境内因为低温而有点儿疼,其他地方都完好无损,没有一毫米的冻伤,连个感冒都没得,感谢爹娘给了我一副好身骨,感谢诸位读友给我的关心和祝福加持了本兽的运气。
最后上传几张北极村的图片,部份图片需要横屏观看。
上图:北极村麋鹿养殖区附近的度假屋
上图: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凌汛
上图:漠河市里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