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破3在即,险企打法变阵应对利差损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程维妙 北京报道

从3.5%到3%,再到2.75%,时隔不到一年,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将再度下调。

6月中旬,一则“部分保险公司将于6月30日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引发市场关注。6月25日,记者以走访和电话采访的形式咨询了11家银行,多数银行表示未接到3%预定利率产品下线的正式通知,但可能是不让炒停的原因,大概率本周就是最后窗口期。

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称,该行代销的保险公司中,已有公司设计出2.75%的产品,审批后会正式上线。另有一位国有行财富业务经理称,昨天刚开完会,下一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利率可能降到2.75%甚至2.5%。

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再度下调市场有预期。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基本盘的险企,对利率环境敏感性很高,近年利率持续走低,叠加“资产荒”和再投资的压力,利差损风险不断加剧。就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再次提到利差损风险,表示将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

不只是传统寿险,近年保险公司的利率压降打法几乎辐射到全线产品,包括分红险、万能险等,今年还有部分险企采取压缩万能险规模甚至拟设追加设限等措施来应对优化负债成本。不过保险公司尤其中小保险公司还面临许多挑战,如何破局成为关键。

利率下调箭在弦上

距离此前传出的“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再次下调”时点还剩不到一周,6月25日,记者以走访和电话采访的形式咨询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等11家银行,了解最新情况。

多数银行的理财或财富经理表示未接到3%预定利率产品下线的正式通知,但大趋势一定会降,行业预期已经形成,本周大概率就是最后窗口期。一位国有行财富业务经理称,昨天刚开完会,下一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利率就可能降到2.75%甚至2.5%。

综合各家银行代销的保险公司名单,主要包括大家保险、国寿、君康、和谐、太平、中邮、阳光、太平洋、泰康等,还有多家银行控股的保险子公司。

“我们代销的保险公司中,已有公司设计出2.75%的产品,审批后会正式上线。”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称。另有三位理财经理表示,各家保险公司情况不一,不一定一刀切地下线3%的产品,由于目前还没收到正式通知,不排除有的公司存量产品在规模允许内会延长销售时间,可能会到7月上半旬。

一家头部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有的公司自己先停了(3%利率的增额寿产品),有的还在销售,借势再推一波3%增寿产品,但基本都到6月底。此前市场有消息称,有险企已于5月底下发通知,自今年6月30日24时起在全系统停止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还有险企已在内部培训7月1日将上市的预定利率为2.75%的新款产品。

3%的增额寿产品在目前市场上还很“能打”。综合多位银行经理介绍,从利率看,目前国有行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1.8%,3年期为2.35%,股份行和城商行上浮幅度相对高一点,但受访的银行中,最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仅为2.6%,5年期利率2.65%,“下一步可能会下降到2.5%以下。”从风险看,增额寿产品风险为R1级,且预定利率写入合同,而银行理财R1级的产品收益率多不超过2%。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时值半年末时点,但受访银行也普遍没有利率“冲高”的阶段性产品。

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

这是一年内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第二度下调。去年7月底,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预定利率3.5%的产品退出市场,以预定利率3%的新产品更替迭代。

再次下调并不在市场预期外。“仅2023年存款利率就三次下调,接下来还可能继续降,保险产品利率也脱离不了大环境影响。”多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一位股份行经理更直观地举例称,三年前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还有3.9875%,今年到期客户来办转存,利率直降到2.6%,如果购买100万,3年利息少4.2万元。

利率下降背后,银行面临息差压力,险企面对的则是利差损。叠加“资产荒”和再投资的压力,部分保险产品与投资收益率去年就已出现倒挂,今年仍在延续。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的险资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22%。另据行业统计,76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超过2%(非年化)的仅4家,总投资收益率在1%~2%之间的有18家,其余险企总投资收益率皆不足1%。也就是说,如果同期产品利率超过相应水平,保险公司要“贴钱”经营。

“卖得越多可能亏得就越多。”虽然去年利率切换推动了不少人身险公司的销售规模,但有中小险企高管直言压力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资端的利差损风险,利率下行还会导致寿险公司准备金计提增加。这是因为其准备金计提多少是基于一系列精算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是“折现率假设”。根据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寿险公司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假设的基准是“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近两年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寿险公司准备金需要补提,进而对当期的利润和偿付能力形成负向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超30家寿险公司因计提准备金提高等原因净亏损。

防范利差损、优化负债成本管理已成为近年人身险行业重要课题,保险公司的利率压降打法几乎辐射到全线产品,包括分红险、万能险等,“有的万能险产品在2019-2020年时结算利率还能达到5%,今年已经降到3%以下了。”前述保险公司人士称。今年还有部分险企采取压缩万能险规模甚至拟设追加设限等措施来应对优化负债成本。

有的公司在去年人身险产品换挡后,将策略转向分红、万能等产品。“我们去年也有分红、万能上市,但分红险需要资格证才能销售,团队年龄层差异大,有的人没有资格证,所以大面上还是卖增额寿产品。”该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对于今年本轮增额终身寿险利率下调的影响,华西证券团队分析称,相比去年,今年的这轮调整预计仍将刺激相关产品的销售,利好寿险新单保费收入及新业务价值增长,不过考虑到此轮停售相对时间窗口更短,预定利率下调幅度更小(2023年为50bp)等因素,此次调整的影响将有所减弱。长期看,下调产品预定利率有利于减少利差损风险。

打法如何进一步变阵

尽管保险公司已普遍采取策略变阵、产品“瘦身”、调降利率等方式应对利差损,不过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中小险企压力尤其大。

为何中小险企受冲击更明显?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在年初一篇公开撰文中称,受经济周期、竞争环境、经营理念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影响,一些公司在产品定价中对预定利率、费率和死亡率的假设往往比较激进,导致负债成本过高。比如中小保险公司通常采用监管设定的“预定利率上限”来定价产品,提升竞争力,导致保单成本高企。

另据一份行业调查文章,大公司可凭借庞大规模实现有效的成本分摊,也可凭庞大的投资体量获得更优质的长久期资产,但中小寿险公司很难做得到这些,一旦亏损,会带来净资产减少,进而实际资本减少,而做业务又会消耗资本金。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资本金会越来越少,偿付能力指标变差,逐渐地难以为继。

如何破局?有中小寿险公司高管强调特色化经营。“之前储蓄型产品的模式,无论是3.5%或3%的定价利率,都仅仅是将银行储蓄搬到保险账户里,并未带来更多价值。未来我们更要做好保障,从金融思维转到厂商思维。要做好重疾险、医疗险,虽然很难,但它们是刚需,也更能体现出中小寿险公司存在的意义。”该高管称。

同时,险企们也在期待监管给予更大支持。近年来,监管先后调整了保险公司绩效考核、险资配置权益资产偿付能力相关因子、国有险企ROE考核周期等指标,引导和帮助保险公司摒弃粗放增长、规模制胜理念,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降低负债成本。

多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还期待监管为公司自救创造更大空间,包括将“报行合一”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引导降低预定利率,鼓励分红险发展,在资本市场提供工具支持,以及调整偿二代二期规定,使保单未来盈余可有效增加偿付能力,减少750曲线下行的顺周期压力,提升险企对股东增资吸引力,对差异化发展提供有效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