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专业户的《新生》,把观众又骗了一回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新生》烂尾!”

最后一集刚刚播完,今年第一部长满爆款相的悬疑剧集《新生》就被骂上了热搜。

和前7集的紧凑精彩截然不同,从第八集开始,剧情毁容式地滑向无聊与平庸。看起来,又是一部在过审平衡中绊倒的蹩脚剧集,白白浪费了上线以来追更观众的期待。

但一部以诈骗为主题的精悍剧集,真的会如此简单的结束吗?亦或者,这个充满违和感的结尾才是全片最成功的骗局。

(以下内容皆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看一下导演的名字,就知道《新生》大概要讲个什么故事。

申奥,执导过《受益人》和《孤注一掷》,在国内反诈赛道上“遥遥领先”。

《新生》不出意外,围绕的还是一个“骗”字,5个陌生人受邀参加同一个人的葬礼,然后陷入阿加莎“暴风雪山庄”式的困境。

孤悬海外的小岛,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信号。众人只得遵从管家的指示,分别讲出他们与葬礼主人公“费可”之间的故事。故事讲完,管家才会宣读费可的遗嘱,送众人离开。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5人发现,他们认识的是5个截然不同的费可。

5个不同的微信,5个不同的身份形象,唯一相同的是,他们似乎都被费可狠狠欺骗过。

在煤老板陈树发面前,费可是他的女婿。

哥大海归高材生,父亲是土矿司官员,门当户对,对女儿体贴温柔,简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来的乘龙快婿。

一天,费可突然消失,骗走了他4000万元、导致女儿陈佳佳抑郁轻生。

在基金公司副总程浩面前,费可是“小朋友”。

成江大学材料系毕业生,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萌新,既聪明上进,又知情识趣,在内能打理家务,在外带出去很是体面,程浩默许他住进了自家豪宅。

费可卷走他2000万元。

在医药公司财务苏倩面前,费可是火辣的年下情人。

成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多金的年轻投资人,充满青春活力,对爱情激情饱满。

费可不仅骗走了她的爱情与身体,也骗走了她全部积蓄,以及临时挪用的1000万公款。

在整容院销售张萱儿面前,费可是初恋前男友。

成江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学长,风流倜傥、高干子弟,不仅学习好,而且人脉广。

费可没有骗走她的钱,但骗走了她的“青春”:为了费可,她整容、陪酒、混社会,最终放弃了曾经热爱的舞蹈,中断学业。

众人的故事讲完,大家一比对时间线才发现,哪有什么高干子弟,哪有什么年少多金,只有一个资源搬运大师:

陈树发第一次见费可在一栋黄金地段的高档大平层。桌子上自然散落的豪车钥匙、不经意间拿出的非卖品国礼茶叶,都让他对费可的“身份”更加相信。殊不知,大平层是程浩的、豪车是程浩的,就连茶叶都是别人送给程浩的,费可只不过挑了程浩出差的一天,借花献佛。

费可邀请陈树发参观投资项目,去的是苏倩所在医药公司,如入无人之境,因为拿的是苏倩的工牌。

他同时既是陈树发的女婿,也是苏倩的男友,也是程浩的贴身小兄弟。

受骗者的能量在这位时间管理大师手中被充分“盘活”,他用一个人的资源巧妙地撬动另一个人的资源,在贪婪与恐惧的裂隙中来去自如。

国内电视屏幕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如此迷人的骗子形象:稳重优雅、游刃有余,对每个人都赋以十二分的专注与体贴,如同每个人幻想中最完美的那个情人。

如此可盐可甜,可攻可守的俊美青年,直叫观众都忍不住甘心沦陷:不恨费可骗钱,只恨自己赚得还不够多,不能让他可着我一个人骗。

剧集前6集至此,可以说就是一部天才骗子传记。但当接下来,第5位受邀人何珊开口后,剧本翻向了全员反转的第二页。

记者何珊显然比其他人知道更多,她接连抛出关键证据,逼问受骗人是否真的像他们讲述得那样无辜。

结果发现,他们或贪婪或自负或欲念丛生,与其说是费可蓄意接近,不如说他们是因为“有所求”而上赶着吞下鱼钩。

原来费可成为陈家女婿,并非陈佳佳一心要嫁,而是陈树发贪图他的“身份”,逼迫另有所爱的女儿强行成婚。程浩野心勃勃、苏倩寂寞难耐、张萱爱慕虚荣,每个人都既是受害人,也是悲剧的“共犯”。

费可不再是那个把所有好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高段位纯骗战士”,褪去满身神话光环。他没有多么高超的行骗技巧,也没有任何可以依凭的身份,只不过恰好出现在充满欲念的人身边,被他们伤害,被他们利用,然后反过头来,轻轻一推,四两拨千斤。

众生皆苦,骗由心生。影片想讲的似乎还是那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蛋。

前六集,讲费可骗众人,第七集,讲众人“骗”费可,前前后后把观众耍了一个来回,端的是一场罗生门式的“好骗”。

眼看着悬疑期待拉满,后三集必然是高潮迭起的再次反转,没想到,好好一部“诈骗传奇”突然毫无逻辑地转向法制频道。

“惩罚他的应该是法律,不是私刑。”

“我们不是要放过费可,而是要把他交给法律。”

在这场各怀鬼胎的大聚会上,当记者何珊突然义正言辞地说出这些话时,观众都要气笑了。画风转变之突兀,仿佛《搏击俱乐部》的片尾字幕。

如果说前7集是精巧的悬疑盛宴,那么后3集就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换了一个编剧。

两集讲费可之所以成为费可,不是因为他是天生犯罪人、诈骗愉悦犯,而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幸、社会也没给机会。

最后一集讲骗子费可悔过自新,为救何珊而死,其余犯罪人员全部归案。

光明、正确、乏善可陈,正道的光芒普照在剧情的深坑上。看完的观众久久无法平静,不是震撼的,是给气的:

无数违和感盘旋在心头:童年悲惨就可以走上歧路吗?骗了一辈子的费可为啥突然就想改过自新?一个全员恶人的剧,为啥何珊独善其身,从头到尾像个侦探NPC?

如果故事就结束在这里,那么《新生》毫无疑问就是烂尾了。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在每一个诈骗案中,我们都会反复被告诫:如果一件事违和到尽人皆知,那么它一定存在问题。

绝不低估每个人的智商,才是堪破骗局的终极武器。

这一次,《新生》骗到了最后。看似烂尾的结局,其实也是通向隐藏结局“True End”的钥匙。

解题的细节就藏在正片的违和感里:为什么全剧全员恶人,每个人都有反转,唯独何珊从头干净到尾?

因为故事的书写者就是何珊。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故事更是。最终解释权就掌握在故事书写者的手中。

种种蛛丝马迹早已暗示,何珊的反转才是全剧隐藏最深的机关。

剧情由何珊接到费可的电话开始,由何珊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完)”字结束。从头到尾,观众以为站在上帝视角,其实所看到的都是何珊视角的讲述。

另一个小细节再次佐证这一点,在何珊敲下“(完)”字后,画面又闪现了几行交代人物后日谈的字幕,随后,屏幕显示“全剧终”,才正式宣告影片结束。两次不同的“完结”,正是暗示,第一次是何珊的讲述结束,第二次才是剧集真正落幕。

众人第一次讲述与费可的故事时,都有意无意地撒谎美化了自己。那么何珊在讲述中有没有歪曲和美化事实呢?显然也是有的。

最明显的破绽在剧集结尾。何珊讲述中,她曾和费可在学校天台用粉笔写下一起考上成大的誓言,但在影片结尾的闪回中,那面本该写着粉笔字的墙壁其实空无一物。

如果连最开头的青梅竹马设定都是虚无,那么何珊的讲述还有几分可信?

后3集中许多剧情之所以突兀,正是因为它们可能全部来自谎言:费可对何珊确有情愫吗?他真的是自愿救她而死吗?以及,何珊真的没有举报费可替考吗?

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一切不过源于何珊的“意淫”。

结合原著小说《费可的晚宴》来看,何珊正是“费可”的一体两面。

她是费可的高中同学,但两人并不熟悉,特别是费可并不认为她的存在特别。

何珊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对费可知根知底,也因为职业关系和费可骗过的几人都有过交集,却从未对这些人戳穿过费可的谎言。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和费可一样不甘心并诅咒着平凡,渴望出人头地。只不过,费可以惊人的无耻和胆量实践了那些充满恶意的幻想,而何珊止步于庸常。

于是,维护费可成了何珊的本能,为他美言就如同为自己美言。

原著中,出于同类的直觉,费可洞察了何珊的心意,并在绝症将死之时对这位同路人产生了善意。于是他召集所有人前来,当着何珊的面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是费可送给何珊的礼物,一个好的故事。

对于一个渴望成名的记者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

《新生》剧集加入了许多原创情节,但何珊显然还是保留了原著的精髓。

关于何珊身份的暗示贯穿始终。

以正叙时间线来看,全剧中第一个撒谎的人是何珊。

她在天台上对彼时还叫李泽瑞的费可道:“我是为了正确的目的,说了善意的谎言”。

片头曲画面,由主要角色的面容拼图组成,最后一张拼图肖像不是主人公费可,而是何珊。

自打剧集开头接到费可电话,她的录音笔从头开到了结尾。

在她的讲述中,她看似与费可互有情愫,但实际上从未伸手挽救过费可坠落的人生。

费可因替考事件被退学后,她不闻不问。牛排店遇到落魄费可后,她没有给予帮助。金融社学长质疑费可假冒学生时,她不发一言地坐在金融社学子中。

唯一一次帮助费可遮掩登山学生名单,与其说是关心,不如说更像是希望他能骗得更久一点。

不少观众吐槽,何珊扮演者周依然是这部剧里演技最不及格的演员。她板着张苍白的小脸,面无表情地审问别人,不像一个真人, 更像是剧本杀里主持流程的刻板NPC。

这或许正是有意为之——她不是有血有肉的何珊,只是一个隐藏在层层文字后,被美化的、完美无瑕的何珊,一个疏离的“观察员”。

她不曾举报费可替考,不曾替费可遮掩骗局,她没有阴暗的心思,不曾暗中嘲笑骗局中高高在上的权贵。

因为一切都是她所书写的故事,一首送给同类的安魂歌。

《新生》彩蛋中,周依然面对采访镜头正面回应:

“(何珊)不是NPC。就是让大家以为我是NPC,但其实我是最后的大BOSS。因为故事就在我的笔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故事后半程的崩坏,正是真实与逻辑的崩坏,马脚早已暗暗露出,只待敏锐的观众提出质疑。

每个人都有正反两面,每个人都将反转,只不过何珊的反转是在剧情结束后,大脑反刍的思维宫殿。

全剧没有费可视角的自述,也就少了许多证实与证伪的凭依。事实究竟如何,只会存在于观众的想象空间。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新生》并非烂尾,而是和观众玩了一次包含隐藏结局的剧本杀游戏。

只不过,暗示埋得太深,隐藏藏得太远,以至于差点儿玩脱,挨了一顿臭骂。

无论如何,在悬疑严肃化的大趋势下,还是欣喜于出现这样的剧集。简简单单讲好一个精彩的故事,偶尔顽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