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背后/爱铜板美食错了吗?「米其林指南」到底给谁看
▲2019台北米其林指南于10日光荣谢幕。(图/记者汤兴汉摄)
文/彭怀玉
摘星要花多少成本?一客近千元,最贵万元以上都有,不是人人吃得起,也愿意花,米其林星级美食到底给谁看的?
▲2019台北米其林唯一3星餐厅颐宫。(图/记者汤兴汉摄) 说到底...生活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只有不到1%,台湾人不在乎米其林指南,绝不是社会大众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的问题,经济起不来,物价调涨,薪水不升,人人转而追求小确幸、铜板美食、吃到饱...最好还有「天上掉下来的午餐」,只要「贵」,就被贴上商人「爱赚钱」标签,谁在乎食材取得多难?谁在乎品质好坏?谁在乎料理制成的繁复性?谁愿意流整天水就为了把菜洗干净?我想,真正吃得懂美食、看得懂美食的人才懂...
再多坚持都像被泼一桶冷水,就算你不这么做,大家都这么做了,赚到钱了,店愈开愈多家了,难道你不想跟进吗?反正好看、好拍、可以上传打卡比较重要。这股风气随之蔓延开来,大家开始注重网美风,注重装潢排场,从日本干燥花风、泰式植栽、韩式霓虹灯风,一个个席卷网美们的视觉,攻占社群版面,从按赞数、羡慕季妒恨之中获得虚荣的满足感,这不只是台湾餐饮的现实面,在国外同样是...「拍不停、拍到菜都凉掉、糊掉」就为了一张可以PO上网的照片...餐盘里的食物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渐渐地,餐饮业似乎太注重「表面功夫」,忘记里子的重要,人才的培养,在餐饮界洪流里载浮载沉,失衡了...
▲金蓬莱遵古台菜主厨陈博璿。(图/记者林敬旻摄) 拿开摄录影机、关掉录音,受访主厨才卸下心防说,「会讲的人都跑去萤光幕前了...默默工作、秉持好食材给顾客的业者,是忙到没有时间去『说故事』的,但又有谁在乎我们在厨房的坚持...」言语中透露着无奈...尤其是台(中)菜餐厅厨房外人看不到,所以更应该严格把关,但后场辛勤工作的每一个员工,同样值得被看见、被鼓励...
▲主厨陈博璿:台(中)菜厨房外人看不到,不代表应该被忽视。(图/记者林敬旻摄)「米其林指南」存在的意义,不是给普罗大众看的,是颁给餐饮界的荣耀,只有我们自己人懂。
▲Tarroir态芮主厨何顺凯。(图/记者林敬旻摄)当然希望透过这次,不管是米其林指南或是亚洲50大美食等其他官方评鉴,在激励主厨精益求精、内外场团队合作之外,也能让更多餐饮同业一起努力,就像代表台湾出国比赛的奥运选手一样,愈多愈好!主厨这么说...
▲Impromptu by Paul Lee主厨李皞。(图/记者汤兴汉摄)※编按:以上言论为个人所知所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有任何想法,也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至《云论》公民发声平台,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