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高手-三洋磁砖董事长陈福吉 有自己的风格创新研发 才能长长久久
认识陈福吉
对一出生就在窑陶堆里打滚长大的三洋磁砖董事长陈福吉来说,窑烧和他有浓厚的感情,家族事业从做花瓶、餐具到现在成为国内第一大磁砖厂,亲历台湾陶瓷业的盛衰、转型;他认为,唯有创新研发、迎合消费者口味、独创一格,国内陶瓷厂才能追随世界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窑烧制陶早在2千年前就已存在,陈福吉家族在民国37年,就在莺歌生产花盆、花瓶及餐具等陶制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在民国59年正式开始投入建筑陶行业,转型生产马赛克,成立「三洋窑业」。
陈福吉回忆,那时,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台湾的陶瓷业真是意气风发,生产线高达300多条,产业发展达到巅峰。
这段期间,任何陶瓷、磁砖厂可说是「随便做、随便赚」;不过,陈福吉却非常有远见,当别人原地踏步时,陈福吉已经看到,一定要把技术提升、设计创新、机器设备更新,才能在当同业一窝风、一成不变抢市场的恶性竞争循环中,脱颖而出跟得上时代。
不吝投资、不断创新、不停研发,陈福吉所领导的三洋磁砖,在碰到石油危机、金融风暴等多次景气下滑,市场进入减产、淘汰期,还是能屹立不摇,甚至头角峥嵘,成为业界的领导厂商。
早在民国71年,陈福吉就看到磁砖产业必须量化来降低成本,因此,就引进西德快速窑及义大利成型机投入地砖生产,大幅提升品质及产能;三洋磁砖更是台湾第一家采用最新滚筒式电脑高速窑炉、专业生产二次烧壁砖的企业。
陈福吉对自创品牌、研发创新,一直都认为,这是打破低价竞争,行销全球坚持必要走的路;所以,除创业就打「三洋」品牌外,更陆续创立第二品牌「圣玛莉诺磁砖」,走精品高价客层。内控管理效率化、制程改善精简化,则是陈福吉自认,超过60年历史的三洋磁砖,虽历经多次产业重整风暴,仍能有竞争力,还可以生存很好的原因之一。
「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在这行业生存,因此,陈福吉在领导三洋磁砖这个品牌走向时,就不断的导入创新、研发心力,从成功开发一次烧壁砖工艺、台湾第一家生产H.G.T高亮修边砖、在民国87年推出当时最大尺寸壁砖、领先台湾同业推出高亮镜面砖、推出全国第一片镜面「晶化石」磁砖,都可以看出,陈福吉透过不断的研发创新,成为业界翘楚。
生产环境的改变、世界潮流趋势的演进,磁砖的生产制程朝向环保、低能源、低人工、高效率的方式;陈福吉早就看到这一点,从原料的采购、加工及制程上,就已自己一再的探讨、研究,务必让所有的原料发挥最大效能、成本降到最低、制程最有效率。
另外,陈福吉也针对三洋磁砖人力资源的运用,透过内控管理,做出最有效率的使用及分配,让人力成本降到比同业平均还低。
经营陶瓷产业超过50年,陈福吉董事长经历过低潮、高峰,也碰到中国大陆、东南亚地区劣质产品的低价抢市,但,「做人实在、以诚服众」是他的理念,也是他一路走来,坚持不移的信念,就是秉持50年不变的信条,陈福吉在业界赢得无数人的信服、支持,也用此赢得客户的信赖。陈福吉说,他从一出社会,对人、对事,都以诚为中心,生活中,「守时、守信」是基本原则;与人约,一定准时,与人承诺,一定守信,正因为这样做,陈福吉得到人的尊重与信赖。
以诚待人,放诸四海皆准;陈福吉从基层就如此,到担任台湾区陶瓷公会二任理事长时也这样,以诚交朋友、用诚来争取不同意见的支持,让他在碰到困难、阻碍时,总能迎刃而解,顺利解决。
台湾陶瓷业、磁砖产业,正面临转型关键时刻;陈福吉表示,台湾人工成本、原料取得,已经没法跟中国大陆、东南亚地区竞争,所以要走附加价值高、精致型的产品。
为分散经营风险,台湾许多的陶瓷、磁砖厂已纷纷到中国大陆,印尼、越南及马来西亚投资设厂,也都有不错的成绩及丰收;陈福吉认为,虽然钱要赚,但也不要贪图短暂的获利,产业要升级、要创新,才能过关斩将,无往不利。
另外,陶瓷业也要配合全球绿色、环保趋势潮流,变更产品项目,迎合国际绿建材流行,从制程、材料、使用能源,甚至行销方式,都要加入绿色、环保要素,让产品能符合全球绿建材规格及认证,才能跻身国际市场,永保竞争力。
陶瓷产业是中国最传统、古老的产业之一,陈福吉说,台湾对陶瓷产业要有计划性的培植、有计划性的外销、有计划性的创新研发,才能让台湾的陶瓷、磁砖产业能转型、提升产业价值,继续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