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怀疑大过理解 美中僵局难解
保罗.希尔(Paul Heer)是美国国家利益中心资深研究员,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伊利亚德国际事务学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和东亚问题。2007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东亚国家情报官员。(取自网路)
保罗.希尔(Paul Heer)是美国国家利益中心资深研究员,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伊利亚德国际事务学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和东亚问题。2007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东亚国家情报官员。
保罗希尔近日在《国家利益》杂志谈及美中关系的未来时表示,只要美中的战略怀疑压倒相互理解,两国关系似乎在当下就不会出现重大的建设性突破,僵局就会持续下去,两国的外交互动将更多地表现为互提要求和相互抱怨。
保罗希尔指出,美国副国务卿雪蔓在7月26日的访华之旅,似乎是重演此前美中高层交往的场景;有人建议「为两国关系设定底线」并建立维护关系的「护栏」,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在这两方面出现了明显进展。
保罗希尔认为,大陆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向雪蔓提交两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共16项,包括美方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施加的签证限制,「压制」华为等中国公司,以及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另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共10项,包括在美国出现的反华情绪,以及美方挑战中国对台湾、香港和新疆的主权。
他强调,这表明北京正在或已经跨过一个门槛,自忖中国现在已有国际筹码和影响力来抵御美国施加的压力,并期盼或要求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惠互利。这一姿态反映出中国领导人在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衰落的过程中对两国实力变化有了新认识。
保罗希尔称,雪蔓访中所牵涉的核心问题是,此次美中会晤能否阻止两国关系螺旋式下滑,并创造机会稳定美中关系,甚至促使美中关系发生建设性逆转,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双边关系会改善。双方是否准备在「设立关系底线」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接触还有待观察。相反地,双方都暗示,对产生任何形式的相互包容抑或是实质性接触抱有怀疑。
他表明,只要北京和华盛顿都认为自己拥有改变对方所提关系护栏和底线的筹码,这一僵局就会持续下去。与此同时,两国的外交互动将更多地表现为互提要求和相互抱怨,而不是展开合作或谋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