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屏/认同错乱导致零政治信任

信任本质来自需求是否被满足。(达志示意图

文/张雅屏中华前瞻青年协会理事长

最近在阅读一些政治信任的书籍论文,由学术角度这是1970年以来的政治学界议题之一,虽然正在研读,但也不敢多说,但见到这篇报导还是想整理一下思绪

这里想试着用一般生活思维去理解。然后进一步思考,甚么样的社会才能向上提升与发展,个人以为就是一个互相信任的社会,才能向上提升与发展。人类社会不是被瞬间建立的,都经过一定的历史历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法直接对比到人对一个理念的信任,或是对一个集合体的信任,但那个本质还是存在的,信任来自于就是需求是否能被满足。

试着由就社会心理层面看,人类信任的型态有两个:一种是原生性的,包含亲子关系、血缘关系、地理关系。这是因为人类出生时就设定好的,无法自己选择的。

一种是养成性的,包含朋友关系、理念认同等。这两种型态的信任基础,充满了需求的满足与否,若亲子之间虽有原生的信任,但长期分隔甚至彼此欠缺沟通,这样的虽有原生性信任基础却也会破坏,因为无法满足彼此的安全感需求。同样的,虽然对政党政府原先没有信任基础,但因为长期满足个体需求之后,一次一次地建立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生依赖感后,信任因此建立。这些需求,可以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的五大需求来进一步探讨。

►►►接收最新评论观点,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专页

▲认同错乱,就是不知道自己认同的是什么。(图/达志示意图)

接着谈到,认同错乱。认同,基本上谈的是信任中更为基础的部分。认同是需要有个被认同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往往是因为理性需求与供给所满足的标的。具体的说,我认同我家族,但不见得我信任家族所有成员,或者说我认同西方民主制度,但不代表我信任这个制度。信任的层次感较清楚,认同比较会是是非题。所谓的认同错乱,就是不知道自己认同的是甚么。

零政治信任,这个看是简单的字眼,但光政治信任这四个字就是大学问,姑且不去各类论文中翻箱倒柜,政治信任就是你信不信任这个国家、政府、制度、政党与政治人物? 若认同本身就错乱,不知道认同的是甚么,只是抓了一个感觉就贴上是非,后面的信任的问题,就将显得莫名甚至混乱。

台湾因为特有的历史处遇,在国家认同上相对多元。大致有四大类,中国日本美国与台湾,前两者偏于历史脉络,美国则是某个时段的安全感来源,台湾则仿如自己的父母一般不可分割。各种认同是否可以交错?有的可以有的互斥,例如日本与中国原则上是互斥的,而中国与台湾是可以交错的。

但认同本身就没有中国的,却为了现实考量表态对中国各相关选项的【接受】,这个接受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是没有信任的。同样的,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不一致与混乱的,因此也不能被信任。

中华民国现存的国家,也曾在历史上代表完整的中国。台湾被中华民国实质治理至今。这是事实,就算不认同也无碍其事实。

日本是现存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利用战争取得对台湾的统治权,以殖民的方式对待台湾人民,现在日本并没有治理台湾,这是事实。

因此若想要认同日本为台湾的祖国,请回到日本殖民时期,或直接去日本入籍,因为现在台湾并不属于日本。 因此,认同日本为祖国者,对当前的中华民国政府没有政治信任,是合理的。 但来参选中国民国立法委员或其他公职,是矛盾的。因此这样的人,本身认同混乱,不值得信任,为零政治信任。

作者张雅屏,中山大学政治所博士班,中华前瞻青年协会理事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