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疫苗,是不是搞错了?

如果去户外活动,被蚊子要固然很烦人,但被这种长相渗人的动物咬,后果往往比蚊子咬严重得多,这种动物就是蜱。

蜱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栖息于森林、草地与家畜的圈舍、房屋缝隙或者鸟类巢穴。

蜱靠吸血为生,各种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都逃不过它的血口。

人类如果去有蜱地区搞户外活动,例如徒步旅行、露营、狩猎、钓鱼或观鸟,就有可能被叮上。诡异的是,蜱会分泌麻醉剂,被叮的人往往没有感觉,等发现时,蜱已经把头埋进肉里,自己吸得鼓鼓囊囊。

这种把头埋进肉里的蜱,还不能随便拔出来。因为弄不好就会拔断,蜱的口器留在肉里,那可就麻烦了,会引起炎症,还容易把蜱体内的病原体挤进人体。必须用镊子从接近皮肤的口器底部夹住,垂直拉扯出来。

一只被很多蜱吸饱血的可怜狗

如果蜱只是吸点血,那还不是大事。要命的是,蜱简直是一个毒窝,能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传染病。

人一旦“中招”,可能会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2周内可瘫痪或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

陶医生对蜱传疾病比较陌生,以前只知道一个莱姆病。中国的法定传染病里也没有莱姆病等蜱传疾病,所以对蜱传疾病关注不多。

但是,我注意到长春生物有一种森林脑炎疫苗,商品名叫森泰保。

森泰保的英文全称里有Tick-borne Encephalitis(蜱传脑炎)这个术语,说明预防的也是蜱传疾病,是培养森林脑炎病毒灭活纯化制成的疫苗。

因为我对蜱传疾病的认识主要就是莱姆病,所以我一度怀疑森泰保就是一种莱姆病疫苗,但莱姆病的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不是森林脑炎病毒。

后来,我才确认森泰保和莱姆病疫苗是两回事,它们预防的疾病不同,病原体也不同。所以,森泰保没搞错,是我以为它搞错了。

森泰保2004年上市,距今20年。美国2021年才上市辉瑞公司生产的、在欧洲已经使用20多年的森林脑炎疫苗(TICOVAC)。两种森林脑炎疫苗都不算小鲜肉了,其工艺使用的都是传统的灭活疫苗技术。

相对森林脑炎而言,莱姆病的名气确实更大。

莱姆病是被蜱虫叮咬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特征性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有些病人也会有脑炎症状。

1998年史克公司的莱姆病重组蛋白疫苗LYMErix在美国上市,但因为需求低迷以及不良反应传言而于2002年撤市,目前全球还没有现役的莱姆病疫苗。

中国也有莱姆病,最早报告的是1985年黑龙江林区的病例。整体上中国的人莱姆病不那么严重,不太受到关注。但上世纪末对动物携带莱姆病病原体摸底调查显示: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比例为18%~86%,动物莱姆病广泛存在,蜱是重要的储存和传播媒介。

美国是莱姆病的重灾区,目前每年报告病例30000~40000例,实际病例数估计为50万例/年,相关成本估计为 3.45~9.68 亿美元/年。而且,美国莱姆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学龄儿童发病率达到高峰。

在莱姆病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莱姆病重灾区家长迫切希望给孩子接种疫苗,美国重启了疫苗研发。

Valneva公司和辉瑞公司联合开发了候选疫苗VLA15。像前浪LYMErix一样,VLA15也是一种重组蛋白疫苗。可以认为,莱姆病疫苗比森林脑炎疫苗更加先进。不过,也许是莱姆病疫苗没法用灭活技术做出来,不得不改用重组蛋白技术。

已退市的首个莱姆病疫苗LYMErix

为了避免重蹈LYMErix的覆辙,一个由美国疾控中心与两所大学合作的组织HaPPI,开展了一项针对莱姆病高发地区(发病率≥1例/万人口/年)儿童家长的在线调查。

最终访问到1300多名家长,有68%愿意给孩子接种新的莱姆病疫苗。但是,与初始接种3剂然后每年加强1剂的莱姆病疫苗相比,每年注射1次同样能预防莱姆病的单克隆抗体更受欢迎些。

在那些不确定或不愿意让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最担心安全性(长期和短期不良反应),也有不信任疫苗的情况。

如果不出意外,VLA15应该可以在一至两年内获批。

VLA15的技术与前浪LYMErix没有本质性区别,都是基于伯氏疏螺旋体的外表面蛋白 A(OspA)的重组蛋白疫苗,都使用传统的氢氧化铝佐剂。只是LYMErix算单价疫苗,VLA15是多价疫苗,可以预防多个型别的伯氏疏螺旋体。当年LYMErix的不良反应传言其实没有实锤证据(退市有点冤枉),VLA15的安全性也不必担心。

这样,目前有两种蜱传疾病有疫苗预防,和蚊传疾病有的一拼。后者传播的4种疾病目前有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疟疾、黄热病、登革热。

上面4种蚊传疾病里,除疟疾外的三种都是病毒性疾病,疟疾的病原体是寄生虫。目前,疟疾疫苗效果相对最差,乙型脑炎疫苗效果最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