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九个半唐宋顶级文豪为啥都选择长眠在河南? | 豫记
“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及其两位更出名的儿子苏轼、苏辙,三人都是四川人,而三苏坟却在远离天府之国的河南平顶山,位于郏县茨芭镇苏坟村的东南隅。
苏辙
这是为何?沉睡在河南的九个半唐宋顶尖级文豪又都是谁?
豫州老寒 |撰文
唐宋两朝是古代中国的文化高峰,群星璀璨般地涌现出了李白、杜甫和“唐宋八大家”等诗人墨客。
在那个充斥着锦绣诗篇的时代,唐东都洛阳和宋皇都汴梁有着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河南,成为了这些文豪们争相向往的地方。
唐代的洛阳是何等的华丽,隋炀帝斥资建造的东都在武则天的“宠爱”下如同牡丹花一般富贵甲天下。宋代的汴梁更是集财富和文明于一城。
千年前的开封正如现代的纽约,堪称全球最闪亮的焦点。在学而优则仕的氛围下,天下文人熙熙攘攘奔向中原,或生于此,或长于此,或宦于此,或亡于此,或葬于此。
不知不觉,太多唐宋名流在河南沉睡了千年。这里有九个半文豪不得不提,没有他们,后人就必定要重写中国文化史。
在河南有两座杜甫墓,两处的距离也不太远。
一者位于洛阳偃师的首阳山,一者位于郑州巩义。偃师杜陵位于城西4公里的前后杜楼村之间,公元770年杜甫客死湖南,43年后其孙杜嗣业尊遗嘱将杜甫灵柩北归,安葬在杜家先祖、晋朝名将杜预墓一侧。
唐代诗人元稹亲自撰写墓志铭。那为何在巩义康店镇的邙山还有一座杜甫墓呢?原来,巩义杜甫墓曾发现一块儿立于康熙年间的石碑《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上头记载杜甫(号“少陵野老”)曾葬在偃师杜预墓周围,杜家后人将其移至巩县与他的两个儿子葬在一起。
两处杜陵如今都是文物保护单位,到底一代诗圣长眠何处?这还是未解之谜。
韩昌黎文集
韩昌黎祖籍河北,却是不折不扣的焦作孟州人,他当过监察御史,做过吏部侍郎,干过国子监校长,任过首都父母官,政治上极有作为。然而他最令人熟悉的名字是韩愈,最令人难忘的文章是“传道解惑”的《师说》,最令人称道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公元824年,韩愈因病辞官,当年底病逝于长安。次年开始建造的韩愈墓位于孟州城西6公里的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墓冢高十余米,前院有唐代古柏两株。
2006年,韩愈墓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刘禹锡墓
刘禹锡的《陋室铭》传颂天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堪为中华传统诗文的经典。刘禹锡祖籍河北中山,是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代。
但刘禹锡的七世祖举家迁至洛阳,“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这也是刘禹锡死后归葬中原的历史渊源。刘禹锡一生潇洒磊落,在官场上几度沉浮,但在诗文上成就很高,被白居易成为“诗豪”。经历了23年的外放生涯,晚年的刘禹锡回到了洛阳,官至礼部尚书,公元842年前后病逝于此。
死后刘禹锡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檀山。如今的刘禹锡墓已经成为一处4A级人文景观公园——诗豪园。
与杜甫在全国有8处墓园不同,同为唐代大诗人的白居易安葬在龙门白园是毫无争议的。白居易官至太子少傅,晚年定居在洛阳,号香山居士。公元846年8月病逝,葬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顶。
白居易
巧合的是,白居易一生作诗3000多首,以《琵琶行》为最传神之作,诗人的白园正巧位于琵琶峰,可谓独具匠心。如今的白园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郁郁葱葱的墓园紧邻香山寺,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隔伊河相望,这是多么的诗意和洒脱!
逝世于公元858年前后的李商隐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其墓园位置一度也存在争议,和杜牧并称“小李杜”的他有三座坟茔,分别位于焦作博爱,焦作沁阳以及郑州荥阳。
李商隐诗作
李商隐,字义山,原籍位于沁阳,祖辈迁居荥阳,他也生于此地。
荥阳的李商隐墓与刘禹锡墓相聚很近,都位于檀山,如今也被开辟成了文化公园,如果此墓为真,两位大诗人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祖籍沁阳的李商隐墓在沁河南岸的李家大坟,世代耕耘使得这片墓冢已经被夷为平地,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重新整修,清康熙32年《河内县志》古迹图中明确标示过“李义山墓”位于此地;博爱县的李商隐墓园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陵堡村。该墓借全国第四届李商隐研讨会的东风得到扩建,规模较大。
博爱县是上世纪初从沁阳分离出来的,地缘关系很近,荥阳又是诗人的出生地。到底何处是李商隐的真墓,只能留待读者去思辨了。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有宋一代的大官,曾任参知政事,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和军事家。
史料记载他在公元989年生于正定,公元1052年死在徐州,但是他的墓却在洛阳伊川。原来这位副宰相祖籍在陕西,他的祖辈范履冰曾在武则天时代担任过宰辅,直到太爷爷一辈才去江南做官。后因北方战乱,范家一族就在吴县(今苏州)定居了。
在范仲淹曾写过的信中,有“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之类的话,足见其归北心切。范仲淹墓的附近是另一位唐宋名臣的安居之所,他就是唐代三朝宰辅姚崇,范仲淹和姚崇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对其评价也很高。
看来,范文正公选择身后之地也是费了一番思量的。
新郑欧阳文忠公陵园
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有个欧阳寺村,听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位文豪——欧阳修。
“一代文宗”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卒于颍州,享年66岁,追封兖国公。宋皇廷鉴于欧阳修的功绩,于1075年赐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也就是如今的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
历史上的欧阳修墓西依岗阜,东临谷溪,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
然而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期间,欧阳修墓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1988年才由文物部门进行修复。如今的欧阳修墓现已建成欧阳文忠公陵园,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关系特殊的文坛巨匠,著名散文家苏洵及其两位更出名的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为后世留下了太多优美的诗文词赋。
三人都是四川人,而三苏坟却在远离天府之国的河南平顶山,位于郏县茨芭镇苏坟村的东南隅。这又是为何?原来在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辙担任汝州知府,苏轼从定州赴英州走马上任的途中来见弟弟。
兄弟俩游走在汝州山水间,二人登上黄帝钧天台,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的峨眉山,就商定以此作为归宿地,这里也就是如今的郏县嵩岳余脉莲花山。
苏东坡
公元1101年,苏东坡病逝于常州,11年后苏辙逝世于许昌,两人的后代尊父辈意愿将他们葬在莲花山下。
其实真正的苏洵墓位于四川眉州的眉山故里,但为何“二苏坟”被称作“三苏坟”呢?这与元代至正十年的郏城县尹杨允有关,作为父母官的他多次拜谒二苏安息之地,认为“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于是在这里设立苏洵的衣冠冢,三苏坟就此告成。
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苏辙九人的诗文,想必读书人都曾拜读甚至背诵过。虽然他们已经在中原大地消逝千年,但他们的文采飞扬仍然活在字里行间。
九座文坛巨擘的墓园,加上苏洵的衣冠冢,河南埋葬着九个半唐宋顶尖级的文豪,这是何等的文化奇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