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招,讓柯瑞練成NBA神射手!「刻意玩樂」助你靠品格升級
华顿商学院教授格兰特强调,对工作有强迫症的人,工时较长,但表现不一定有同侪突出,因为他们容易陷入过劳或闷爆的情境中。(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文●高士闵】
如果品格不是「三岁看大、七岁定老」,而是一种可以终身学习、改进的技能,到底该怎么学呢?
中原大学教育所副教授简志峰曾做过一个实验,希望培养孩子不惧艰险、挫折的品格。
他跟国小四年级的儿子说,未来在家都必须用英文沟通,如果能整个星期都讲英文,他就给零用钱三百元,但每说一句中文、且没再翻成英文,就必须扣十元。他期望,在小朋友领到零用钱的时候,体会克服困难的趣味。
可惜,实验失败了,小孩不是赖皮,就是刻意少讲话,减少犯错机会。
简志峰发现,若诱因无法唤醒深层动机,是没办法让孩子主动改变的,所以他开始引导:英文变好,看外国电影不是更好懂吗?同学认为你英文很好,你感觉怎么样?但,孩子还是认为金钱较吸引人。
「内在动机才是自学品格的关键,」简志峰发现,想挖掘内在动机,仰赖的是理性思考,一般男性的大脑相关区域要到二十五岁才会发育成熟。
换句话说,小时候培养品格,需要仰赖老师、父母引导,虽然容易,却不一定是自己的选择;长大想修身养性,虽然困难,却可能让自己变成「想成为的人」。
练好品格要有「不舒服的勇气」无痛学习、因材施教反而进步受限
因为品格,是一种人在高压、逆境中的价值观与行为,也因此,品格无法在安逸中培养,华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在他的新书《隐性潜能》中建议,你得欣然追求不适感,这能锻炼三种勇气:勇于跳脱熟悉的勇气、勇于在准备就绪前就上场、勇于犯错,最后养出不惧艰险的品格。
可惜的是,一般人对不适感,深恶痛绝。近年主流提倡的「因材施教」学习模式,又进一步阻止更多人追求不适感。
这个时代,多数人都喜欢「无痛」,因此,例如学英文,有些人擅长用语音学习、一些人适合用文字学习,甚至有的人必须实作,但如果你只挑自己喜欢的模式来学习,并没有实验证明,这对最终成果有帮助。简单来说,你喜欢的学习风格,可能让你感到安心,却不见得能帮你学得更好。
美国喜剧演员史提夫.马丁(Steve Martin)刚开始表演单口相声时,非常失败,甚至有观众会对他丢饮料。他模仿其他成功演员,透过倾听、观察和实际参与来精进演技,都无济于事,直到他开始尝试最讨厌的写作,才发现笑话中的逻辑缺陷,最后一举成名。
这意思是,当你想砥砺品格时,最基础要做的是先让自己刻意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种面向中,感到尴尬和不适。例如,你可试试在学一项技能时,调整目标:不是学会某种东西,而是让自己感到不适。
就像许多想学英文的人,因为怕丢脸,所以会躲在家里听Podcast和背单字,但若想进步神速,深入外国人社群,让对方直接纠正你的语句,可能更直接。
格兰特访问那些精通数十种语言的人,发现他们能在半年内精通一个语言,有时候目标根本就是「犯错次数」,像是每天至少讲错两百次话,因为错的越多,你会越习惯尴尬,而每次陷入尴尬,就代表你前进了一步。
除此之外,若想塑造品格,也可以从习惯开始。东吴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临床心理师王韦婷比喻,若品格像是金字塔,习惯就像是石块,是最基础的单位。搭建过程很困难,但品格一旦建立起,对人生的影响,也会比习惯更显著。
举例来说,许多过去表现优异、成绩好的学生,自尊非常高,他们经常难接受负面回馈,即使回馈是有益的。这对于培养「积极主动」这项品格,其实没有帮助,因为积极主动的表现,不是透过在乎结果的外在动机,而是能放下自尊,品尝过程中进步的乐趣。
反复练习恐陷入「无聊地狱」把挑战娱乐化,能找动机又有成就感
因此,王韦婷在担任硕、博士生口试委员时,经常扮演黑脸,企图让学生们省思看似尖锐的建议,进而养成主动寻求建设性意见的习惯。
而谈论到习惯,不能不提前几年很红的《原子习惯》和刻意练习,但格兰特认为,刻意练习有个最大缺陷,就是练习过程很单调,这可能导致情绪疲惫的过劳,或情绪麻木的闷爆(boreout),两种都会让你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拉回与同侪一个水准。
想避免过劳和闷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热情融入练习中,格兰特又把它称为「刻意玩乐」。
刻意玩乐的多数流程,跟刻意练习一样,都是把复杂任务拆分成简单步骤,然后反复执行,差别在于,你须在练习中导入一点新奇性和多样性。
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是公认的NBA史上最佳射手,他彻底改变篮球这项运动。但其实柯瑞高中毕业时,没拿到任何顶尖大学篮球队的奖学金,因为他运球不稳、传球漏接、投篮不进。而他之所以能打破NBA三分球纪录,靠的就是刻意玩乐。
相比练习一种技能,不断微调姿势,一直练习到进步,柯瑞练习时,却被要求用三分球、跳投和上篮等不同方式累计到二十一分,每次投进就要跑回球场中间。
这不只能模拟比赛时的疲惫感,若累计到了二十一分,时间却超过,也算失败,这使他得不停尝试不同技巧。而随着投进二十一分花的时间逐渐缩短,等于不断超越之前的自己,在精进技巧的同时,得到成就感,让人更容易长时间维持下去。
简志峰解释,这跟游戏化有一点不同,多数游戏化制度,还是透过外在诱因,比如靠物质奖励来激励人行动;但刻意玩乐,却是企图挖掘内在动机,像是超越自己,这让你更可能培养出品格。
除了平时的练习,行动贝果执行长钟哲民也建议,每次低潮,都是一次很好挖掘内在的机会,这让你更可能培养出品格。
行动贝果草创期间,曾经历过一次大规模员工离职,但让钟哲民深受打击的,是员工离开之后,还不停唱衰公司,甚至煽动在职员工辞职。
过程中,他也曾怀疑,过去这么相信别人,是正确的吗?但经过半年沉淀,他释然了,「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你会失去自己;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你会无法前进。」关键在于,目标到底是什么。
钟哲民建议,人必须挖掘内心:前进到底是为什么,然后找到那个东西,之后,那个东西将会变成你行动的依据,并在过程中形塑出新品格。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麦当劳联名《猎人》行销被炎上!这起网红开箱,怎会沦为公关灾难?
不好用就fire!欧美掀Z世代解雇潮,怎么与「不怕被开除」的一代好好共事
一个10年退休者的日常,只有好山好水也不无聊!重点是能否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