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北京发布重磅规划
12月12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提出,北京要构建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和实施体系四个体系。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牛锐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全面阐述了保护传承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未来路径与方式。
为何保护?
杰出见证、千年古都、首善之都、大国之都
牛锐称,规划的原则主要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按照规划,到2035年,规划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划提出,北京要构建四个体系: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和实施体系。其中,规划清晰表述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体系:“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北京独特的地理格局与地质特征,是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系的杰出见证;北京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集大成者,是见证中华文明赓续的千年古都;北京是近现代中国政体转制的伟大见证,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善之都;北京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是多元交流开放包容的大国之都。与国际同时期国都相比,北京是礼制式都城规划思想的典范,代表东方文明的最高成就。”
怎么保护?
系统保护,筑牢资源本底
如何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规划提出,要构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强化系统保护,筑牢资源本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保护名录管理,完善保护对象体系,明确重点保护内容,动态管理保护名录。
要推进全面系统保护,加强不同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区域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加强遗存本体与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保护。
要统筹协调规划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传承要求的管理衔接,妥善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控制范围与“三区三线”的关系,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要明确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确立历史文化遗产“两山一湾、两区两轴、三带多片”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明确不同特征空间保护要求,统筹保护传承重点片区保护发展。
怎么传承?
构建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文化
关于“怎么传承”的问题,规划也给出了答案。规划提出,要构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文化。第一要深化价值的挖掘阐释,助力建设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北京篇章,深入阐发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第二是加大在城乡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力度,保护传承好古都空间格局、培育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切实加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三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构建以价值为核心的保护利用体系,加大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开放力度,改善街区类文化遗产的人居环境,加强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力城乡可持续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第四是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弘扬,提升历史文化展示水平,强化文化教育体系,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历史文化供给内容和形式,推动北京历史文化走向世界。第五是加强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完善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牛锐说,规划还明确了要着力完善实施体系。即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规划传导,推动多方参与,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加强资金保障,推进数字化赋能,建立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库建设,围绕政策堵点、实施难点、问题痛点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推广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经验。
重点工作:
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
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牛锐透露,将在落实“保护第一”上下功夫。重点加强老城、三山五园、“两轴”、三条文化带等的整体保护。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同时加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历史名园、传统地名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名录动态管理,突出展现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形成首都当代重大建设工程名录。尤其要深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进一步衔接,研究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全面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
牛锐称,要在做好传承利用上下功夫,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为重点,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我们将健全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政策机制,做好已腾退文物空间的活化利用,打造城市会客厅,更好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首都文化教育事业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化文化遗产的开放利用机制,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文旅消费等有机结合起来,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赋予其新时代新的活力。加强遗址遗迹考古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相结合。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三个带品质提升。建设好大红门博物馆群。”
此外,还要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单位实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区以及参与各方的责任意识,落实各自责任。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修改工作。用好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共同将北京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牛锐表示。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