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脈和你想的不一樣!貼心的人更該放下「交際責任感」…

人脉越广机会越多?心理师辛华认为,拓展人脉可能在无形中却背负了大量的社交包袱,错误的人脉观念会让你的社交不堪重负。 示意图/Canva

负债的社交经营

人与人的情分就像一个银行,你取出来一点,就要存进去一点。

很多人以为尽可能多结识别人、拓展自己的人脉,就可以多一些机会,为自己谋得更高的收益,但在无形中却背负了大量的社交包袱。

真正有效的人脉,依托于彼此可置换的资源,并不是相识相交就可以被称为人脉。因此,错误的人脉观念,会让你的社交不堪重负。

人情很贵,谨慎消费

有些人遇到难题,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想着找谁帮忙解决。这似乎成为很多人处理问题的惯性模式。

曾听一位老板说过,他做专案时托朋友找人做设计和装修。钱没少花,但效果很差,最后又花了不少工夫才勉强竣工。其实,他原本的预算足以请到很专业的团队,有效率地做完这件事。

另一位朋友,他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甲方找各种理由不支付费用,但公司经营需要现金流。他就找了做自媒体的朋友揭露这家公司,想用舆论施压。结果,不但给朋友添麻烦,欠人情不说,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也为自己的公司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最后还是找了专业律师解决。律师还为他提出很多公司规范以及经营方面的建议,揪出很多漏洞,帮这位朋友减少很多后顾之忧。如果这位朋友一开始就找律师解决,中间这些麻烦或许就不会出现了。

人情很贵,靠人脉帮忙走捷径,往往要付出更大的隐性成本。而且,你欠下的人情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维护和偿还。况且,很多时候透过常规途径解决问题,比使用人情关系更容易、更简单。

人情应该用在关键时刻,能帮你放大价值或者解决棘手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否则,随意使用人情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消耗。

人情周全的人,大多活得很累

有些人做人做事很周到,在各式各样的社交场合里,他们关注细节,关注他人的感受。即使他们心情不好,也会笑脸迎人。有人发生争执,他们会上前规劝;有人受到冷落,他们会主动攀谈⋯⋯。

他们在别人的眼中很贴心,很善良,很好相处。他们顾大局,有一种莫名的交际责任感。

我曾经很好奇,这类人的内心是否真的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一样从容,但经过实际访察和暸解之后,却发现相反的结果。很多人情周全的人的内心是疲倦、焦虑的。他们担负了太多他人的情绪,敏感地体察他人是否觉得满意,却忽视了自己的压力和承受能力。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习惯将自己代入一个做事周全的角色,并且全力执行。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却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这样做。他们看起来善于社交,无所不能,即使面对不愿做的事,到了嘴边也变成一句:「没什么,我可以。」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成为周到的人,为了让别人愉快,而持续地在社交中付出,忽视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是对自己的辜负。

看似善于社交的人,大多时候也会疲于社交。而这种疲惫,其实可以从根源上规避。

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轻松的、舒适的。先取悦自己,再和世界相处。

心理师辛华认为,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轻松的、舒适的。先取悦自己,再和世界相处。 示意图/Canva

合理对待「人情债」的偿还

现代社交法则更为注重经营关系:朋友相见时互送礼物;你陪我逛街,我请你吃饭;一起旅行时,你买了机票,我就负责住宿、餐费,诸如此类。虽然大多数人帮助朋友时,并不会想要立即从朋友那里得到相对应的回馈或回报,但都会约定俗成地尽量在付出与收获中保持相对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在社交中只求收获,始终不对别人做任何回馈,或者急于偿还人情,都无法维持这种平衡。

朋友之间、上司下属之间、同事之间、亲戚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经常出现人情债偿还的情况。

比如,有人请吃饭,聪明的人往往隔一段时间才回请,以免让对方认为自己回请他只是为了偿还人情债;当然也不能超过对方预期的时间太久而不偿还,这会让对方感到被忽视,或者有被占便宜的感受。

舒服的关系,必须透过主动地掌控社交节奏才能实现,而这个节奏完全取决于你的沟通模式和双方预设的平衡状态。

《人际断舍离:学校没教,但社群时代必修的人际关系整顿课》。 图/幸福文化

本文摘自《人际断舍离:学校没教,但社群时代必修的人际关系整顿课》,2024/06/13幸福文化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