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喊卡 督保盟批违背健保精神

健保署统计,去年椎间手术高达4成民众选用自费医材,随着医材及手术进步,健保购买医疗服务应与时俱进。(邓博仁摄)

健保署宣布8类自付差额医材费用上限,卫福部长陈时中亲上火线后「喊卡」。对此监督健保联盟发言人滕西华质疑,自付差额医材,同一品项在不同县市价差可达3倍以上,这样合理吗?如果政府不规范上限,形同全自费,没有医疗保险的民众付得起巨大差额吗?她痛批政策喊卡,违背「健保要让民众没有医疗险也可活下去」的精神。不过台大儿童急诊医学科主任曾伟杰则表示「儿童医疗太艰难」,以前我们「用不起」儿童医材,未来我们「买不着」。

滕西华痛批,「自付差额」向民众跟健保两边拿钱,医师和医院根本没有少拿。例如多年前的B肝药物,没有健保给付前,要价90到100万元,后来纳入健保给付,药价降到25万元,「健保让更多人吃到药,药厂没有亏,否则难道药厂愿意吸收成本亏钱?」

滕西华表示,目前政策喊卡,但医界并非全数反对,只是「哪条线要画在哪里」?若医界反对,应该说明产品疗效和价格之间的差异,否则民众永远不知道医院拿了多少钱;既然要让健保全额给付,就应该透明化。

台大医师曾伟杰则在脸书发文表示,今年1月他与台大医院小儿心脏科主治医师邱舜南受邀健保药物给付项目共拟会议与会纪录,当时完全没有讨论到「医材自费上限」议题。

他感叹,刚当主治医师的前几年,在国际会议看到琳瑯满目的新医材与药物,「就像口袋里没半毛钱的孩子,站在满橱窗的糖果饼干前,只能摸摸肚子,暗暗地咽着口水。」因医院预算与病患经济能力有限,医师常无法奢侈地使用最先进医疗技术照顾病童,直到有台大儿童健康基金会的协助,才开始赶上世界水准。

但近几年许多公司发展了新产品,却根本不考虑引进台湾,原因不外乎台湾市场小,规矩多又严,儿童用量少,厂商引进成本太高。「有了经费,却这个买不到,那个订不着,」他说,更糟的是,健保署看着状况恶化,却还喜孜孜地认为自己在为民众的荷包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