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门诊服务人数 5年急降8成
执行门诊整合照护计划的医院越来越少,医界直言,推动力道不足,健保支付制度是关键。(本报资料照片)
多重用药牵涉的问题不只有重复用药,多科就医更是关键。健保署虽祭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门诊整合照护计划」,但执行状况却不理想,不仅执行的医院越来越少,2022年的服务人数也比2018年少近8成。医界直言,推动力道不足,健保支付制度是关键。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门诊整合照护计划」2018年服务人数高达45万2767人,隔年降至20万5506人,到了2022年只剩9万879人。与2018年相比,大减了近8成。医院的家数则从2018年188家,减至2022年的130家。
医改会研发组副组长吴奎彦指出,多重用药牵涉的问题不只有重复用药,最根本问题在多科就医,明明只要在一家医院就能看三高,却跨院所、跨科别看诊,不仅有用药安全疑虑,也增加许多隐性成本。目前整合门诊多集中在大医院,但服务量却逐年下降,在整合门诊,看一个多重慢性病患耗费的时间多,能看的病患也就少,须思考是否有给付不足的问题,是否需要其他解决方案。
台北市立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坦言,整合门诊确实诱因不足,但除了诱因,更重要的是病患与医师两方都不见得积极配合。目前健保支付属论量计酬,多重慢性病患往往也是多重就医,医院经营者着眼于整体门诊收入,虽开设整合门诊,也多属鼓励性质。另病患惯于以器官疾病模式寻求不同专科的诊治,医师也惯于就专长的科别提供服务,就诊行为难以更改。
陈亮恭表示,这项计划设计之初是鼓励愿花时间的医师推动优质照护,重视执行品质胜于冲量,毕竟医病间的行为改变都不是轻易能够达成。然而,医师从事整合照护所耗费的心力未被正确评价,健保整体支付设计上的论量计酬也让医疗机构缺乏动力,支付制度的改变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