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定调:市场运行事关上亿家庭、百商百业,极端情形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
财联社6月19日讯(记者 林坚)6月18日傍晚,证监会市场监管一司党支部的发文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也是近期证监会许久一次的定调,从强监管以及防风险两个维度阐述了接下来监管工作的部分实质内容,既是方向也是态度,从行文来看,接地气是受访者的直观感受。
文章明确提到,从资本市场看,我国股市投资者有2.2亿,基金投资者超过7亿,市场运行事关上亿家庭、工商百业。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除了这一部分,在这篇约四千字的文章内,财联社记者梳理了核心观点,这些主要是对于《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的学习体会,也进一步透露下一步或者目前监管已经采取的态度与措施,这也是市场所聚焦讨论所在。
证监会突出明确的就是,将一体推进已出台配套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加快补齐发行上市、股份减持、退市、交易、行业机构监管等各领域短板弱项,推进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力争取得实效,持续改善市场预期。
记者注意到,抓好新“国九条”及配套制度落实落地,着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新“国九条”出台以来,证监会已先后推出40多项配套制度规则。
看点一:直面当前市场的客观现实,提出有效措施
文章直面了当前的现状以及挑战。文章写到,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股、债、期、汇市联动共振增强,跨境资金流动更加频繁,跨市场风险传导压力加大。同时,经济转型过程中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金融风险容易藏在细节、藏在暗处、藏在边际变化里。
文章还写到,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时有发生,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一些地方金交所、“伪金交所”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在经过整治后风险得到有效遏制,但解决金融泛化问题仍需持续加力。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广泛运用,市场影响明显加大,引发对交易公平性的质疑,也给监管带来新挑战。总的看,目前机构监管、持续监管制度机制相对健全,但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
证监会还提到,当前,外部输入性风险与内部脆弱性交织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这是文章内受到关注的所在。
受访的业界人士认为,监管采取举措更多的是出于呵护市场的出发点入手,而非不顾条件的强制干预。尊重市场规律,理解市场规律,看到极端事项再出手,对公平与效率加以权衡,这是监管部门比较突出态度。
针对上述内容,证监会明确提到了应对之策,一方面,证监会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压实风险防控责任,以强监管、防风险增强金融自身免疫力,有效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
此外,证监会还将落实好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理念,健全监管兜底机制,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等环节增强监管穿透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是要对各类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持续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证监会还提到,坚持经济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考量,综合施策,在全面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夯实市场基础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同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助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等角度来谋划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看点二:“两强两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监管工作重点为“两强两严”,强就是要强本强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严就是严监严管,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
“两强两严”也在本篇文章内有着鲜明突出。一方面,证监会将强化“五大监管”,着力提升监管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围绕严把入口关、严格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等,加强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提升投资价值。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引导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提升合规水平、专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重点投资者交易行为监测监管,加快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制度机制,加强高频交易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也将继续在增强信心、改善预期上下功夫,稳妥化解私募基金、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严控增量、妥处存量。丰富应对市场波动的政策工具,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市场稳定机制建设,坚决防止股市异常波动。
不仅如此,证监会还将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专业能力、深化作风建设、推进廉政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全面压实监管责任,打造一支勇于斗争、敢于担当、堪当重任的高素质监管铁军。
整体来看,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认识,加强对金融本质规律的理解把握,在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担当作为,为金融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