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台铁复杂班表 运研所开发系统「排班1个月变2小时」

运研所运输工程组组长许书耕表示,10多年前用电脑运算台铁最佳班表需要1个月的时间,随着软硬体进步,现在只要花2小时。(陈祐诚摄)

台铁路线环绕全台,规模最大、车种复杂,班表更新往往需要花费数个月时间,以人工来调整班次间的冲突,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利用大数据分析,整合供给与需求的数学模式及核心技术,研发铁路供需诊断模式软体,让排班时间从1个月变成2小时,还能排出票箱收益最高、旅客最佳需求等组合,未来可望移转给台铁使用,调整营运并协助工程评估。

台铁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系统,车种也最为复杂,全线一天有1000余班列车、240个车站,每当要发布新的班表前,各列车发车时间,停靠站的方式,需要花费数月以人工调整,且各班列车停靠站及其时点,也仰赖排班人员经验,缺乏站间运量的支持。

运研所指出,台铁班表排程与铁路瓶颈路段改善评估,甚至铁路立体化对台铁营运的冲击,一直是一项棘手困恼的工作。运研所利用3年时间,透过大数据分析,开发整合了台铁系统供给与需求的数学模式,可用以排定符合旅客需求的班表,并可用以评估工程改善及建设计划的效益。

运研所运输工程组组长许书耕表示,10多年前用电脑运算台铁最佳班表,需要1个月的时间,随着软硬体进步,现在只要花2小时,就能得出票箱收益最高、旅客最便利等班表组合,该套系统只要再优化使用者介面,就能转移给台铁局及铁道局使用。

许书耕说,该套系统至少有3项优点,第一是填补既有班表;第二是提供制作新班表的工具;第三是提供铁道局规划新工程的影响。

许书耕举例,新建车站、立体化、改善工程等,会影响到轨道里程、股道数等,对于全线营运是牵一发动全身,该套系统不只能做到一项工程对局部路线的影响,还能评估出对全线路线的冲击,日后规划新工程,系统可诊断出适宜的股道布设方案,进而选出最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