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翔挥洒街屋 台味生活感
画家郑开翔勤跑台湾街头,留下属于庶民的温馨记忆。(张铠乙摄)
很多人喜爱欧洲街景,仿佛走进画中。却有一位来自台湾屏东的画家郑开翔,用水彩速写记录台湾从北到南100间街屋。举凡常见的铁皮屋、白铁水塔、遮雨棚和错落的广告看板,这样「丑丑的」景致,在他眼中却是台味的最佳代表,「很多人问我为何专挑破破烂烂的房子画,但画起来又真的很好看?我想是因为破破烂烂的房子上,累积的是真实的生活感。」
打开随身携带的速写本,郑开翔坐在路边,用钢笔沾墨水快笔挥洒,勾勒出眼前的迪化街街景,再用水彩上色,快的时候,半小时就能完成一张16开大小的街屋速写,「这间鱿鱼羹我画过很多次,可惜它的招牌换新了,原本招牌旧旧的,比较好看。」
让人意外的是,郑开翔在画下这些街屋之前,其实并非以艺术为业。他是读军校的职业军人,但童年时在喜好艺术的士官长父亲薰陶下,从小就读美术班。大学读政战学校美术系,毕业后要服役十年才能退伍。在军中,不只一身画技无处发挥,还曾被长官揶揄他「个性浪漫」、「就会画画」,「我回答:以后不画了,要把画笔丢到海里去。说是这样说,但心里很难过。」
看书开窍 画画如此日常
直到2013年,郑开翔在书店偶然看到城市速写书籍,才发现原来画画可以这么生活、这么日常,任何东西都能入画。他在脸书开设粉丝团画街头速写,决定退伍投入创作。作品在网路上被斗南生活美学馆注意到,邀他去画斗南风景,开启他街屋速写的新页,「斗南虽然看似是比较乡村、陌生的地方,但实际走下来,却发现很多有趣之处。」
例如走在大街上,郑开翔会开始看见路旁的店面之间,有时会有小巷子或是小门,穿过巷子走到底,竟然发现有个市场,「这些事我以前都不会注意到。」他起心动念,回头画屏东,接着走遍台湾东岸、西岸画街屋,最后挑选100间,分析街屋特色和样貌,写成屏东大学视觉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也陆续出版《街屋台湾》、《速写台湾》二书。
转角惊喜 动念汇集出书
郑开翔所到之处,习惯实地用脚走访,用眼睛观察、相机拍照,捕捉当下的街景印象,环境允许的时候找地方就地创作。他也发现每个地方的街景有其个性,「例如嘉义的房子,常见雨淋板、木造结构,可能是因为早年阿里山林业发达,木造的房子多。宜兰则是满街机车都有档风板,还有澎湖因为风太大,商店招牌不会『长出去』,反而全部『缩起来』,这些就是一个城市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