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游戏人生」─「人生」不是「游戏」

菊芳

ETtoday论坛刊出《游戏人生》。前前后后总共仔细看了四次。对刘女士有以下回应。

您说:「如果妳的孩子霸凌了,请教会妳的孩子第一步要先告知对方,妳不喜欢他的行为,请他停止。这第一道防线是孩子自己,谁也取代不了,如果霸凌的情形继续,请教会妳的孩子告诉老师,老师不处理,家长才可以抗议,这每一步,都有其意义,不能越权,」──您的建议我的小孩都做了,但是并没有获得尊重。那时候,我都是「以和为贵」,要求小女让步。直到后来,问题更趋严重。小女「身心」都出了问题(请正视这两个字的意涵,容我不忍细数),我们才介入!

如果您了解了这一段,还会再写这些话吗?「如果孩子自己不学着处理,老是告状,这样的孩子也会受到社会的排挤,妳告御状告联合国,也改不了妳一辈子受人排挤的命运,如果妳的孩子或老师没请妳揷手,而妳一直插手,或请妳停手而不停手,完全的不自制,结果也是只会让人以后有事不想告诉妳或直接以行动排挤妳。」

您说:「有时候,有些孩子,她的弱势来自于她家庭过度的强势,这个“势”,可能是“权势”,可能是“财势”,也可能是“声势”。而这个“声势”,可能来自孩子自己的体格,可能来自众数对少数,可能来自个性上的强弱,而这位妈妈做事强势的态度,会不会在某些时刻也以她的声势霸凌了孩子,霸凌了老师,霸凌了女儿的同学呢?」

要麻烦您看以下霸凌的定义

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等的学生间。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 「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长期的肢体言语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http://www.mtjh.tn.edu.tw/anti_bully/new_page_1.htm

因为我是学校顾问,会在校务上给校长或英语部建议,也会为英文老师们上课。在其他方面,我为了避嫌,鲜少干涉小女班级事务,平日也避免与其他家长接触。我的确是一个强势的人,容易给别人压力。我的强势,来自我对专业的坚持。强势与压力有关系,但是强势与霸凌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当您共开在论坛中说我以「声势」霸凌了众人,不仅滥用「霸凌」一词,也已经有意无意的中伤了我。毕竟您对我的描述来自您的揣测,而您的揣测,建立在很薄弱的资讯上。(但也谢谢您指教我会去检讨我的「声势」问题,日后应该不再接受子女教学义务顾问邀约,免得引来「仗势欺人」的刻板印象。)

您说:「如果尤教授能感受到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对的话,可不可以请您向您霸凌的对象写份有诚意的悔过书给这些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也以身做则给社会一个名符其实的正面教育!」

等您确定「霸凌」二字的定义以后,或许可以告诉我「我『霸凌』了谁?」如果真的如您所诉,我愿意写信公开道歉。反过来说,当您用掷地有声的文字如此暗示我曾做这些事,结果证明这和「霸凌」一词沾不上边,是否也可以请您为这些有毁谤暗示的言论公开道歉呢?(其实,我也不需要您「形式上」的道歉,这里真的只是想表达:您用来批评我的「单向思考的偏执」,不也适用于您对我的批评吗?)

您说:「些孩子们都以某种形式的道歉了」

的确道歉了,但是,道歉以后的改变了什么?让我告诉你:参与霸凌的团队变大了。「可能」还加入了说谎的导师、造谣的家长、无能的学校、和官僚的教育主管机关老实说,这场仗还没有打完,还有好多在幕后伪善者没有现身

您说:「看事要放大一点格局,不要只聚焦在自己孩子身上。」

就是因为我没有聚焦在自己孩子身上,我才有会有足够的勇气,挺着脊梁面对种种无情的攻击,坚持到底。难道我不知道,悄悄的躲起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比硬挺下去容易吗?这段时间,我收到很多信,诉说着一个个哭泣的故事。我想告诉所有躲在角落受害者,当周遭一切该帮助你的人,都叫你「闭嘴」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一个道德底线可以诉求。

我决定站出来说这件事之前,就知道媒体是两面刃。如同我在另一个留言板写的:「不舍得我的教授光环,这件事有那么多人讨论吗?至于大家在网路上骂骂我,没什么关系。名誉这种看不见抓不着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站出来说话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在意了。『虚名』?不就是『虚』名嘛!」

●作者尤菊芳,任教于东海外文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