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弋/孩子身心健康谁顾? 人工生殖不是治少子化妙药

▲ 台湾各地政府了拚生育率,纷纷提高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补助。(图/CFP)

● 郑弋/台东基督教医院小儿科医师

少子化问题威胁全球已开发国家。《纽约时报》2日一篇〈南韩正在消失吗?〉,指出南韩今年第3季的育率仅剩0.7,全球垫底,台湾不遑多让,倒数第二。为改善少子女化问题,立法院4日进行《人工生殖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初审,朝野提出8个版本,行政院因「代理孕母」等争议仍在讨论中而未提版本。

滥开人工生殖之门 子女权益谁来顾?

近年来,台湾各地政府了拚生育率,纷纷提高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补助,共可使用6次、总计最高上限40万元。朝野立委及民间团体也以改善少子女化为由,期望松绑人工生殖规范,从异性夫妻扩大到单身女子、女同志配偶、男同志配偶,并纳入「代理孕母」。更有不孕症医师指责「仅夫妻可使用人工生殖技术」,是「落伍」法规、「少子化帮凶」,倡议先修法放行「让想生的人可以生」。

对于各界如此重视少子女化议题,笔者开心又忧心,因为各界献策重点多摆在单身女性、女同志配偶、男同志配偶要争取生育需要及权利,姑且不论,男女结合才能生育及老天爷赋予的生育能力,究竟谁人能歧视或剥夺,若果真如此随便开大门,那不就是让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爸爸,而人工生殖子女在受孕前权益就被剥夺的这件事,在8个修法版本及朝野民团讨论中,却是一片空白。

▲ 若滥开人工生殖大门,人工生殖子女的权益将遭剥夺。(图/翻摄电影《满月酒》官网)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捐精」生出孩子就好 孩子身心健康没关系?

先来谈人工生殖后代的身体健康,台湾已有数据显示,人工生殖辅助技术后代的早产率、低体重率及缺陷率,确实比自然受孕后代高;尤其为提高受精成功率,许多生殖机构会采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产制胚胎,也就是将单一精子注入卵子内,受精成功率似乎较高,但其侵入性质会使胚胎严重损害机率增加。

更棘手的是人工生殖后代的心理健康。开放捐精生子女已六十多年的欧美社会,近年已有越来越多捐精捐卵后代集结发声,寻求帮助及发出警语。而台湾打着「平等生育」人权旗帜的讨檄文中,独不见欧美社会已日益重视的「捐精捐卵后代」的字眼,在商机庞大的人工生殖产业貌似美好及专业论述,却未提此一弱势族群的一辈子的身心痛苦与哀愁。

一个名为「我们是捐赠者受孕」(We Are Donor Conceived )的全球社群组织,2020年对481名出生在 15 个国家的捐赠者受孕的调查发现,当他们知道自己是捐精捐卵后代的感觉,圈选频率最高的前五个词是震惊、困惑、疑问、麻木和悲伤,其中有七成一同意「我的受孕方法让我感到苦恼、愤怒或悲伤」,,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曾寻求专业来处理捐赠者受孕有关的情绪。另2成也考虑寻求精神科协助。

▲ 一份调查指出,子女知道自己是捐精捐卵后代的感觉,圈选频率最高的前五个词是震惊、困惑、疑问、麻木和悲伤。(图/CFP)

让人讶异的是,这份调查的受访者多认为人工生殖业者及捐精卵者有道德责任,有九成同意「ART(人工生殖辅助技术)行业有责任对其帮助创造的ART后代的最佳利益行事」,有六成多认为,捐精捐卵者「对捐精卵后代负有道德责任」。

捐精卵后代:我像是个产品而不像个人

英国月刊《Prospect》(《前瞻》)2019年4月一篇〈捐精侦探:一位妇女如何以帮助捐精后代找到他们的生父亲使命〉提及,在伦敦一次捐精卵后代心理治疗会议上,心理治疗师亚历山德拉.卡维利(Alessandra Cavelli)说,媒体只热议「设计婴儿」,对战后生殖科学造成的影响却付之阙如,这使得治疗师不知如何处理捐精卵后代的独特心理困境。

这位心理师在报导中坦言,她收到许多捐精卵后代为无法回答的身份问题而苦于挣扎,例如「我感觉更像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人」。此文作者也提及,「来自伦敦的17岁Talia Ougie告诉我,她对『被剥夺了父亲』感到愤怒,她觉得『当父亲的精子被购买时,她的权利被剥夺了』 。而失去父母亲任何一个都算童年不良经验 (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这影响孩子的一生及成年后健康状况不佳。童年不良经验更增自杀可能。

▲ 失去父母亲任何一个都算童年不良经验,这恐影响孩子的一生及成年后健康状况不佳。(图/123RF)

人工生殖不是解决少子化的万灵丹

诚如媒体引述伴侣盟的说法,开放人工生殖不应被乐观视为解决少子女化的万灵丹,低薪高工时的劳动型态、昂贵且欠缺弹性的育儿服务,造成民众的工作与家庭照顾难以平衡,才是严重少子女化的主要根源。

我国正值《人工生殖法》修法之际,朝野研议前请先听听这些欧美社会许多受苦的捐精后代心声,别被「平等生育」及改善「少子女化」的美好想像蒙蔽了心。如果可以,请放孩子一马吧!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