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崛起:一座被忽视的“出口大市”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外贸”的力量丝毫未减,它像一个携带着产业和财富的搬运工,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改变着中国原有的城市分工格局和财富格局。四分仪智库梳理了过去十年中国的外贸数据,发现在近些年的发展阶段中,有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城市出现了:曾被称为“郑县”的内陆城市郑州,如今正在成为一座快速成长的出口大市,积蓄着下一阶段的爆发力和“出海力”。

“贸易”和“分工”一直是全球经济学家分析产业格局的重要基础概念,从亚当斯密到工业革命,从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一切生产和贸易总在相伴相生,一切观念与技术总在交错迭代,推动产业地理不断变迁,也成就了美国、日本、中国等超大经济体先后崛起的财富故事。

可以说,贸易崛起,对外出口,即是国力基础。

过去几十年,“外贸”、“分工”所引发的产业变化和人口流动,在中国催化出了太多颠覆性甚至在国外观察者眼中“反常识"的故事:“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的深圳,“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义乌,人们在勤奋的奔走之中,不断聚拢世界订单,孵化全球工厂。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外贸”的力量丝毫未减,它像一个携带着产业和财富的搬运工,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改变着中国原有的城市地理格局。

四分仪智库梳理了过去十年的中国外贸数据,发现在各主要城市的发展对比中,有一个被广泛忽视的城市意外脱颖而出:曾被称为“郑县”的内陆城市郑州,如今正在成长为一座快速成长的出口大市,从富士康腾飞到“沿海化”布局,快速积蓄着下一阶段产业布局的生态力和“出海力”。

曾经被忽视的郑州,凭什么崛起反超?

郑州外贸,出人意料的几个数据

对比全国城市增速,郑州的出口力有多强?我们直接来看数据:

2013-2023郑州、广州出口总额增速对比图 数据来源:郑州、广州统计局

这是过去10年,郑州和广州的出口总额增速对比。一个“土”味十足的内陆城市,出口居然如此活跃?

数据告诉我们,是。

如上图所示,从2017年开始,郑州的出口总额增速已持续超越老牌外贸大市——广州,并大有继续超越之势。

在外贸出口和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中,郑州像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追赶势头生猛。

如今的郑州,很像三十年前的广州。有多像?我们再看一个数据:

1984-2022年郑州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吸收外资金额 数据来源:郑州统计局

这是1983-2022年郑州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吸收外资金额数据,几乎是“金字塔”式的增长结构。

从2010年开始,郑州的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如平地起高楼,快速攀升。

数据来源:郑州统计局 注:2020-2022年数据,根据当年平均汇率由人民币换算为美元,可能与实际出口数据存在小幅差距。

在吸收外商投资上,郑州的增速也很惊人。1984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只有36万美元,到了2021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86330万美元,34年翻了一万倍。

国际化产能快速崛起的郑州,进出口总额尤其是出口总额、以及吸收外商投资的金额,经历了从0到1,现在正经历从1到100的过程。如日初生。

某种程度上,郑州已经是国内中部、北部、西部外贸城市中的翘楚,出口额连续多年位于中西部城市前列。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和同是省会城市的西安、石家庄相比,郑州的出口数据已经担得起“遥遥领先”。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注:部分数据根据当年平均汇率由人民币换算为美元,可能与实际出口数据存在小幅差距

即便对比水路发达的武汉、长沙,郑州的出口数据也有着绝对优势。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注:部分数据根据当年平均汇率由人民币换算为美元,可能与实际出口数据存在小幅差距

三轮PK三轮胜。在传统认知里,一个不临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怎么可能实现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但事实是,即便和全国所有城市进行排名,郑州的出口贸易地位也在快速攀升,在2022年的出海20强排名中,郑州是唯一的中西部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黑马”。

2022年出口额前20城市 数据来源:统计局、海关

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里,更体现在郑州城市更新的方方面面。

根据四分仪智库编辑近几年深入郑州的实地观察,这个内陆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洋气”:高铁车厢里络绎不绝的各国贸易商,高铁站热闹营业的“中欧班列进口商品超市”,市区跨境免税店里各国产品琳琅满目……

在郑州出口数据激增和城市焕新的进程之下,接连产生了不少生动又振奋的财富新故事。可以说,郑州国际产业的布局之广,发展之快,正在超出我们对一个中部内陆城市的全部想象。

探索郑州的“颠覆式”变化,首先需要将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长期视角和全球分工的视野中,从贸易发展、产业变迁、劳动分工等多方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驱动力来自哪里?跨国资本、廉价土地、密集的劳动力资源,三大“神器”构筑了中国制造供应链的超级网络和资源配置。

赵燕青在其《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一书中,将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总结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

这也是郑州出口贸易迅猛发展的逻辑,郑州外贸活力主要来源于其出口增长。如下图所示,从2018年到2022年,其出口总额基本都占到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2018-2022郑州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 数据来源:郑州统计局

在中国内部产业分工的推进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开始大规模转移到“边缘城市”,郑州以其廉价劳动力优势,承接了一线城市不愿或者难以承接的制造运营环节。

这其中,富士康是驱动增长的典型案例。2010年,深圳谋划产业调整,富士康离开深圳,入驻郑州航空港区,正式开始在郑州建厂。

富士康到来之后,带着郑州“一飞冲天”,甚至带动了河南全省外贸进出口突飞猛进。

以2020年数据为例,富士康郑州公司实现出口总额316.4亿美元,为郑州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出口。2021年,仅航空港区以富士康为主导的电子信息工业产值,在全市占比就高达80%左右。

2018-2022手机出口占河南省出口比例 数据来源:郑州海关

我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形成了“通过外贸聚集了大量财富,以这些财富为基础,扩大工业能力,老百姓赚到钱形成内需,进而拉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富士康之于郑州,就是这样的作用——赚钱拉动经济,示范形成路径。富士康像一个老师,为郑州企业摸索出成熟的出海路径,为其走向国际化打造产业环境。

在富士康到来13年后,郑州的外贸“地基”搭建完善,新能源汽车、纺织、铝材、假发、培育钻等产业,在这个地基上生长壮大,走向世界。

如今的郑州,国际化产业拓展正当时,“富士康”一鲸之下,万物生发。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亚当·斯密的“分工”,在《国富论》中,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分工和专业化,人们能够提高技能水平,增加产品产量,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

当下,国内的产业分工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涌动,济南、郑州、西安这些人口大省,如能更精准更主动地抓住这次产业分工变迁浪潮,找到核心抓手,谋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化“增长战略”,十年之后,成长为如今的北上广外贸体量也未可知。

显然,至少从“出口力”和“国际化”这两个关键词看,郑州目前已经成功“上了车”。

“沿海化”的郑州,出海前景广阔

中国城市研究专家、《中国城市大洗牌》作者黄汉城在评价成都时说,“过去这么多年西部一直追不上东部沿海地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重庆、西安等重要城市不沿海,不沿边,十分依赖上海等跳板来融入全球贸易和产业链条当中。”

“沿海”对于城市而言,不仅意味着交通便利,更意味着“开眼看世界”的开放思维,能够让城市站在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的前沿,汇集更多的金融、信息和人流。

如今的郑州,已经变得“沿海化”。

郑州市目前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修路相当于降低了交易费用。道路开通带来信息互通,供给与需求自发性地形成,进而促成交易与价格。

郑州地理位置变得“沿海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逐渐趋向“沿海化”,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纷纷兴起,慢慢摆脱“富士康依赖症”。

有当地观察人士曾提到,郑州本土互联网、软件公司、跨境电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活跃着郑州的产业氛围。

以郑东新区为例,近年来,郑东新区引进腾讯(中原)智慧产业总部等大数据龙头企业40余家,奇安信、360集团等信创企业10余家,杭州趣链、数链科技等区块链领军企业40余家,累计入驻华为、阿里、海康威视、超聚变、大华等数字企业3500余家。

在郑州自贸区,阿里巴巴国际、亚马逊、Ebay等各类跨境电商活动热闹举办,据了解,很多跨境电商从业者甚至将郑州选为新的创业基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2022年,郑州市电子商务平台拥有量最多,拥有42个平台,实现交易金额3151.4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7%和74.7%。

“沿海化”让郑州从枢纽型城市成长为贸易型城市,成长过程中带来的交通完善、人才聚集、商业繁荣、产业转型,都是郑州贸易长期繁荣的关键因素。

其所在的河南省目前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制造业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地区第一,已经在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三大领域全国领先,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依托河南这个新兴的“工业大省”,郑州未来的出海产业必然是多点开花、高速增长。

“外贸”这个福气,郑州能持续接住吗

那么新问题来了,在以上所分析的有利条件“加持”下,郑州的出口力和国际化进程,就真的能持续一帆风顺,前途无限吗?

让我们再次复习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另一个关键词——“贸易”。

贸易的核心是“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该国就具备该产品的交易优势,从而具备了较强的出口顺差优势。

降低成本,一个是硬性指标:提升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个是软性指标:形成自由市场,降低管理成本,直白一点讲,叫“全民学会做生意”。

郑州过去的绝对优势,在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像改革开放初期“躺赚”的广州、深圳等外贸城市一样,承接外溢低端产业,大量订单涌入,使得经济数据爆发猛烈。

但“躺赚”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可持续,广州的出口增速数据不断跌落就是例子。

目前来看更可行的是深圳模式,用出口加工贸易赚到的钱,完成资本积累和技术升级后,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工业制成品转型。摆脱代工地位,打造自主的国际化品牌集群。

郑州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积极布局更具技术含量的赛道,近年来,郑州谋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以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向高技术和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价值链高端的持续升级。

硬性指标层面,郑州已经在提升核心技术的路上,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末端局面无非是时间问题。但从外界观察来看,“软性指标”的要求,郑州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悉心摸索。这个软性指标,就是形成更加广阔弹性的自由市场机制。

为什么郑州出口贸易做的相当优质,却一直被相对忽视?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归因于城市行政管理过程中时有发生的负面新闻。郑州过去几年,发生了不少“引人注目”的舆论事件。

最近的亮亮丽君夫妇被打事件,去年的村镇银行赋红码事件,更早的720瞒报事件……都让郑州处在市场和舆论的风口浪尖。

清华大学教授文一认为,我国过去40年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为的重商主义政府。

重商主义体现在思想上,是鼓励自由而开放的商业思维;落实在行动中,是城市管理中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中国,北方城市天然比南方城市缺乏商业思维,城市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也由此而来。但在城市商业发展中,开放市场、法制意识和生意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比提升技术能力本身更重要。

曾经主导“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精神,打造出深圳包容、开放的商业氛围,吸引无数人才和投资前往,使得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富士康,就曾经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动了深圳一片区域经济发展。而如今,这样的轮回来到了郑州。

“外贸”这个福气,郑州能不能持续接住?技术和设施的硬件打造固然重要,但包容、开放的软性思维和重商精神才是核心。相信市场,鼓励开放,为企业发展扫清行政障碍,为投资预期积累长期信心,才是促进本地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所在。

当然,城市发展中融合了太多变与不变的复杂因素,非单一理论或概念得以全面覆盖。面向未来下一阶段的“城市战争”,注定是城市间出口力、产业力和人才力的综合竞争。四分仪智库将持续跟进报道郑州,以郑州作为外贸样板,拓展更多城市地理研究,寻找关于郑州产业变迁的更多故事,解读实践案例,陪伴读者一窥典型内陆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同时,我们也将对其他代表性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外贸发展情况逐一走访和剖析。

新市场催生新变化,新变化总有新故事。从传统制造业承接到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聚拢过程中,是整个城市面向全球市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布局与雄心。

新故事,有郑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