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霸凌「8种惯用手法」! 心理师:破坏极大
▲职场霸凌事件连环爆,心理师林萃芬分析「8种惯用手法」。(示意图/记者邝郁庭摄)
文/心理师林萃芬
有一位以管理严格闻名的主管,经常对外强调:「我的手下谁敢混水摸鱼,我一定让他满地找牙。」尽管并未有人目睹公司员工真有如此狼狈的场面,但从员工们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几乎能感受到内心的压力如同肠子打结。在员工眼中,这位主管是缺乏同理心的,他每日早晨总要进行所谓的「精神训话」,唠唠叨叨地逐一指导每个人的工作方式,要求员工百分之百遵从他的指示,不容许任何个人意见的加入。一旦员工稍有改变,他便会暴跳如雷,怒斥:「谁让你自作主张?」
据说,这位主管的霸凌行为并不限于此。他经常像幽灵般无声地出现在员工背后,冷不防地纠正他们的错误:「你这样做不对啦!应该怎么做才对。」这些行为导致许多员工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悸、冒冷汗及呼吸困难等恐慌症状,极度影响工作环境的气氛与员工的身心健康。
严格挑剔的霸凌者
由于这位朋友的作风实在让人心生畏惧,专业咨商心理师林萃芬趁着闲聊的机会,不着痕迹地询问他:「你的父亲从小是不是对你管教很严?」在她的著作《从说话洞察人心》中,林萃芬描述道,对方立刻神情紧张地反问:「你怎么知道?」
林萃芬跳过这个问题,更大胆地问他:「那你的父亲以前是否经常教训你:『怎么搞的,没有一件事做得好。』」这时,对方结结巴巴地问:「你……认识我父亲吗?」林萃芬其实并不认识他的父亲,而是从这位朋友的言行推断,他很可能有个严厉的父亲。在严格管教下,这位朋友从小被迫成为一个「小大人」,不能做错任何事情,更不能违抗父亲的旨意,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林萃芬指出,这位朋友在职场中一方面不允许员工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经常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事情、扛这么多责任?」「为什么我不能出国去旅行,稍微轻松一下?」林萃芬观察到,他完全忽略了自己对于每件事情都要干涉,不肯放手让员工自主行动,这种行为模式其实深受其严父影响,从小到大被强加的责任与控制,导致他无法轻易放松,也难以信任他人。
欺负新人的霸凌者
职场中,有时也会出现霸凌新人的情况,霸凌者通常会挑选那些容易被欺负的对象,强迫对方让出资源,或以支配对方为目的进行霸凌行为。
林萃芬咨商心理师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位朋友跳槽到一家大型企业集团,报到后不久,便被资深同事邀请共进晚餐。起初,聚餐的气氛相当温馨,但当服务生端上咖啡后,情况便开始变调。资深同事话锋一转,开始不断强调:「你要乖乖听话,我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时,这位朋友才恍然大悟,这场「接风饭」的真正目的,原来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这些职场中的霸凌者多半对人心怀恐惧,害怕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被新人取代。因此,若能够降低霸凌者的「威胁感」,或许可以减弱他们的攻击行为。降低「威胁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开放」。林萃芬建议,诚心诚意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立场,表达出自己并无意和对方争功,且会以对方的利益为先,不会让对方感到为难。
然而,若所有努力都无效,这可能意味着对方是一个多疑、缺乏自信且没有安全感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林萃芬建议,如果时间不长,可以把这当成一种磨练,体会职场百态;但若情况持续过长,就需要认真思考是否值得为了这样的人牺牲自己的心理健康。
即便公司内存在欺生的现象,也不必感到沮丧。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当熟悉了公司的运作情况、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并找到工作价值后,适时地为自己发声,便能形成一层心灵保护膜,不让他人随意欺凌自己。
常见的霸凌行为
专业咨商心理师林萃芬指出,职场霸凌行为越来越常见,这些行为不仅包括揶揄嘲笑、言语恐吓、散布谣言,甚至还涉及排挤孤立特定同事,目的是让对方知难而退、无法继续工作。
例如,有些同事会当着上司的面,通过揶揄嘲笑来揭发他人的短处。林萃芬分享,有次她听到一位员工当着老板的面开玩笑地对同事说:「我发现你上网时看不该看的东西,你都看些什么网站?」表面上像是不懂人际分寸,但这种话语会让当事人深陷焦虑之中。霸凌语言对心理的伤害深远且无法轻易抚平。
▲不论是公开或私下的羞辱、威胁,或是冷暴力,都算是霸凌的一种。(示意图/达志影像)
林萃芬针对职场和生活中常见的8种霸凌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霸凌模式1:揶揄嘲笑被霸凌者
霸凌者常自以为幽默,却不知揶揄的话语会对心灵造成持久伤害。例如,诸如「他的话能听,大便也能吃」这样的语句,只会使被霸凌者感到极大的侮辱。
霸凌模式2:公开或私下对被霸凌者咆哮、羞辱、威胁
林萃芬指出,这种霸凌行为常通过咆哮、羞辱或威胁的方式表现,例如「我不想跟垃圾说话」或「做不好就卷铺盖走路」。这些话会让人心生畏惧,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甚至选择退缩。
霸凌模式3:贬低被霸凌者的努力、能力、尊严
一些霸凌者通过贬低对方的努力和能力来打击他们的尊严,使用如「你拿这个薪水不会觉得丢脸吗?」之类的话语,让被霸凌者感到羞愧,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霸凌模式4:对被霸凌者吹毛求疵,刻意在小事上为难
霸凌者可能故意挑小毛病,刁难被霸凌者,激怒对方以形成敌对关系。林萃芬建议,面对这种情况应先观察情势,展现配合态度,同时积极与主管和其他同事建立和谐关系,减少被针对的风险。
霸凌模式5:刻意误解、扭曲被霸凌者的言行
有些霸凌者因为预期他人对自己有敌意,于是先下手为强,采取攻击或报复行动。林萃芬提到,曾有婆婆因担心「示弱就会被吃得死死的」,因此在媳妇稍有不敬的情况下,立刻高压霸凌对方。
霸凌模式6:孤立、排挤、冷冻被霸凌者
这种关系霸凌通常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当目标受到阻碍时,霸凌者会采取报复式攻击,迫使受害者让出资源或位置。
霸凌模式7:言语恐吓、散布谣言
一些霸凌者会利用网路散布谣言,或用恶意抹黑方式来排除受害者。林萃芬提到,像韩国明星雪莉就因不断遭受网路霸凌,最终导致患上忧郁症、恐慌症,甚至社交恐惧症,最后在不堪压力下选择结束生命。
霸凌模式8:冷暴力
所谓「冷暴力」包含「滥用权力」和「精神操弄」两个要素。林萃芬强调,这种形式的霸凌对心理健康的破坏极大,长期下来,受害者会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如对方所说般糟糕,屈服于对方的恶意操控。
林萃芬呼吁,对于职场霸凌现象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护员工的心理健康,并确保职场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安全和尊重的环境下工作。
霸凌对心理的影响
在咨商心理师林萃芬的咨商经验中,她看过许多受霸凌所苦的个案。长期遭受霸凌的人通常会出现各种适应问题,例如孤单、焦虑、忧郁、低自尊,甚至会想逃离被霸凌的环境。即便后来脱离了霸凌的情境,这些人的心灵仍会留下深刻阴影,时常担心再度遭受孤立、排挤或恶意中伤。
要协助被霸凌者,发展支持性的友谊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有助于逐渐修复受创的心灵。具体来说,可以陪伴被霸凌者外出走走,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避免对他们说类似「这没什么,不要在意」或「不要理对方就好了」这类轻描淡写的话。
▲要预防办公室中霸凌行为的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环境中的冲突氛围。(示意图/CFP)
避免办公室的霸凌现象
在办公室中,要预防霸凌行为的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环境中的冲突氛围。当主管在处理霸凌事件时,最好不要屈服于高压行为,无论是尖叫、嘲弄、打人、抱怨、激怒、威胁或哭泣等反应。同时,也要避免扩大高压情势,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暂停法」来管理高压行为。例如,先请当事人到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冷静,等情绪缓和后,再与霸凌者共同设定行为公约,明确说明在办公室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违反规范的后果,并表明公司将采取的措施,以协助员工找到非暴力的解决方式。
公司需要强调,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协助建立一个避免职场暴力的工作环境。任何人目睹或听闻职场暴力事件,都应立即通知人事部门或拨打员工申诉专线。公司在接到申诉后会进行保密调查,并对确实存在的霸凌行为进行惩处。
减少网路霸凌现象
要减少网路霸凌,一方面需要协助霸凌者控制怒气,降低他们对于不悦的人事物所充满的敌意,另一方面则要引导霸凌者去同理受害者的感受,训练他们从受害者的角度思考,让他们了解到网路霸凌可能带来的有害后果。
调整不当发飙行为
不当的发飙也是一种霸凌行为。首先,应思考自己发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接着要设法降低冲动。许多爱发飙的人往往轻忽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期望别人在事情过后就忘掉所有的不愉快,这种心态缺乏同理心。因此,可以尝试同理他人的感受。
如果一时无法改掉坏脾气,可以先尝试改变行为。例如,发现自己快要失控时,暂时离开现场,以避免迁怒于他人。随后,逐步学习用正向方式表达情绪,例如练习使用「我讯息」来表达情绪:如「我很抱歉……」、「我无意暴怒……」、「我很生气……」,说出当下的感受。愤怒多半是「我能够」与「我无法」之间的冲突,因此若能将注意力放在「我能够」上,自然会产生正向力量。
换个说法:「肯定命令句」换成「商量句型」
权威型的人往往会使用命令句来「维持秩序」和「控制进度」,如「你照着我说的话去做」、「你给我现在马上做出来」等。若想调整说话方式,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肯定命令句」换成「可能」或「或许」的商量句型。
例如:「我有个想法,也许你可以参考一下。」这样的说法更具弹性,仍能达到「主导事情进展」的目的。「面对这种情况,或许你可以采取什么做法。」这样的表达也更为婉转。
再者,可以将「你给我」改成「麻烦你」,对他人多点尊重,感觉就完全不同。例如,把「你给我去倒杯水」改成「麻烦你帮我倒杯水」,这样的语气不仅更尊重对方,也能减少被贬抑的感受。
本文摘自:林萃芬/《从说话洞察人心:摸透对方心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人际关系》/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