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感心教練/理性思考 客觀自省
R气冲冲地来找我抱怨:「我花了很长时间详细说明任务的来龙去脉,就是希望部属在执行时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能清楚理解背后原因,若面对质疑时便能从容地回应。结果呢,他们的回馈零零落落,我一气之下,就大声斥责了他们。」
我请R回想一下,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原来,他一开始带着很高的期待,花了时间有条理地说明,却未获得预期的结果。这种赔了夫人(时间)又折兵(效果)的失落感,让他怀疑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反映他想要控制一切的心态,一旦事情脱离掌握或不如预期,就会感到愤怒和无力。
情绪是什么?是我们对周遭环境、内心状态或想法所产生的反应。它总是无声无息地环绕着我们,只要活着,就无法摆脱。情绪的反应如同反射动作,迅速而不假思索,目的是保护自己免受或减轻伤害。但情绪往往先于想法出现,而想法又是理性的基础。
我们总会希望避免情绪影响到处事的客观性,若将龟兔赛跑比喻为情绪与理性之间的竞赛,兔子(情绪反应)即使一开始跑得比较快,但乌龟(理性)还是可以后来居上的。只是,有什么方式可以使情绪缓和下来,让理智追上去?
抗拒往往都是一切冲突的起源,在事后若经常懊恼自己为何发火时,得先接受自己会有情绪这一件事情,这是本能反应,不用一味的怪罪自己,并将重心放在持续的修炼上。
当我们对他人表现感到不满时,可能反映出希望控制他人或事物的欲望。这种控制欲源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或者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旦对方未能达到要求的标准时,便会感到愤怒或失望,进而否定对方的价值,也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一个真正懂得欣赏自我价值的人,会泰然面对眼前的情境,即使做不到全然漠视,仍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愤怒的话,或许机智和文化修养可以帮助自己掩饰愤怒,保全面子。但真要能减缓甚至消弭产生的反应,则与内心强大与否有关。
内心要如何强大?并非只是内观自省,而且还要「向外看」。万物(包含自己)都有其生存之道,去理解世事、人情世故,坦然面对,不纠结,内心自然不受外物的影响。
一旦去了解对方内心状态,便能知道表象(情绪、言行)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先发制人或没有作为。一旦你看到了这一层原因,对方的言行举止,就无法影响到你的内心,只需要切断他人的言行与自我价值的连结,就可以平心静气地面对当下,处理问题。
要启动「理性」的前提是先触发「想法」。当内心不再被情绪左右,思考才得以展开,当理性开始运作后,才有客观评估与自省的机会,那么乌龟一定会把兔子远远的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