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中国银行高管:已完成2200亿二级资本债发行 房地产不良在可控范围内
财联社4月2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在中国银行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副行长张毅表示,由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还将走低、存款成本刚性以及美联储进入部分降息通道,今年息差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将在资产负债两端主动管理改善净息差下行。资本补充方面,已完成2200亿二级资本债发行,后续将继续稳步推进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工作。
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房地产不良在整体可控范围内,将继续认真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主动综合运用重组、核销、转让等多种方式,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对集中出现风险的房地产项目加大处置力度,确保海外资产质量稳定在合理的水平。
密切监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向防范净息差负面影响
张毅介绍,今年息差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主要由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还将走低、存款成本刚性特征显著以及美联储进入部分降息通道。
“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方面,去年人民币LPR下降了两次,对今年全年会形成影响。今年2月份,5年LPR下降了25BP,影响后面三个季度的定价。去年9月份,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对今年全年也形成比较大的压力。此外,虽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降了三次,但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的趋势明显,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成本下行的动能”,张毅表示。
“去年中国银行净息差1.59%,下降16个BP,但下降幅度在上市银行中相对较少”,张毅表示,今年将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措施改善净息差下行,尽量争取稳定于市场同业更好的水平。
具体看,资产端方面优化资产结构,充分保障实体融资需求。今年将在支持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加大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加快盘活低效存量的信贷资源。负债端方面持续推动负债成本下降,同时大力压降高成本存款力度。海外方面,做大高息资产规模,加强主动负债的管理。在降息周期中对负债的久期适当缩短。
张毅还表示,“中行外币业务在中行资产占比超过1/4,去年外币进入升息通道,对息差形成了正面支撑。今年如果美联储进入部分降息的通道,去年的优势将是一个劣势”。今年还要密切监测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向,做好前瞻性应对,有效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
主动运用重组、核销、转让等方式化解房地产风险
刘坚东表示,2023年中国银行在房地产方面加大了不良的暴露以及清收化解力度,年末不良较2022年末“双降”,不良余额481.7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近78亿元;不良率5.51%,较上年末下降1.72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房地产不良在整体可控范围内。我行将继续认真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包括“三大工程”、租赁住房等各项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助力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同时加强房企授信风险的监测和处置,特别是主动综合运用重组、核销、转让等多种方式,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刘坚东还表示。
境外资产质量方面,刘坚东介绍称,2023年受整体美元加息、内房风险外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行海外业务资产全年不良余额和不良率都有所上升,不良率达到1.49%。这也是境外同业普遍面临的情况。下一步会通过持续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加强风险趋势的研判,对集中出现风险的房地产项目加大处置力度,确保海外资产质量稳定在合理的水平。
已完成2200亿二级资本债发行
“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去年资产增速12.25%,贷款增速13.7%,人民币贷款保持16%的增长,相应的是资本消耗在加快”,张毅表示,2024年是资本新规,也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也是TLAC达标最关键的、最后一年。将坚守合规底线,强化资本约束,确保TLAC明年如期达标。
具体来看,分子方面加快充实资本实力,积极主动加强净息差管理,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扩大资本内生积累,做好多渠道资本补充。股东大会已经批准中国银行4500亿的资本工具和1500亿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补充方案。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2200亿二级资本债发行,后续将继续稳步推进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工作。分母方面实现资本精细化管理。
张毅表示,下阶段将统筹调配境外机构和综合经营公司的资本摆布,引导综合经营公司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对集团的协同贡献。加大资本回报考核的力度,着力提升回报水平,促进集团资本充足率水平提升。
2023年中国银行派息率为30%,张毅表示,今后中国银行将紧密围绕集团的“十四五”规划和资本规划的目标,考虑本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派息水平,保持稳定的派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