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案督办助力红山文化发扬光大

9月22日至23日,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在赤峰市举行,以红山文化考古成果探寻中华文明共同的文化根脉。

早在今年年初,赤峰市政协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提交提案《关于利用赤峰史前考古成果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图景的建议》,提案建议赤峰市牵头筹备并组织召开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开展相关活动,对典型红山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举行红山文化专题成果展览,出版相关论文集与文物图录,拍摄考古纪录片,推动红山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这件提案引起赤峰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万超岐将其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先后就相关工作作出6次批示。

“中国境内名山众多,如果说有哪一座山承载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源头的历史,唯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刘国祥在提案中介绍,红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因发现于赤峰市红山而得名,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文明化发展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尹达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今年已70周年。

赤峰市境内现存红山文化时期遗址725处,是红山文化分布区内遗址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

4月28日,万超岐来到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红山遗址群现场开展提案督办调研,并在红山文化博物馆主持召开座谈会。“红山文化是赤峰市,也是内蒙古的独特资源,应该坚持不懈做好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加强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和利用,力争形成一批新的重大考古成果,不断提高红山文化知名度。”万超岐说。赤峰市人民政府、文旅部门等纷纷就落实提案建议提出了措施办法,并积极行动。

今年4月开始,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团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的考古调查,在敖汉旗完整地发掘出内蒙古迄今考古发现最大的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基本涵盖了红山文化玉石器的类型,填补了自治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首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基本辨识清楚该建筑的布局特征与营建顺序,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藏玉于墙”现象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期间,出土玉石器首次面向公众亮相,其中,冢内大墓出土的玉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玉龙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发掘现场,大家纷纷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红山文化的宣传保护,研究其价值和意义。

在赤峰市委高度关注和持续推动下,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提升工程被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精特新”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前开工建设。红山文化博物馆今年被选为央视《中华文明地标》拍摄地。博物馆每年还面向青少年开展社教活动30余场,参加者2万多人,通过“二十四节气”“日出红山”“红山记忆 多彩北疆”等系列宣教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红山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目前,赤峰市正在积极推动红山文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赤峰市政协多年来也持续呼吁政协委员为申遗建言献策。(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