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防沉迷失效 近8成未成年人借長輩個資 「背著家長偷偷玩」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县域未成年人网路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7%未成年人会使用父母、祖父母、朋友等他人讯息登录游戏。(路透)

中国未成年人游戏实名认证政策实施至今已逾3年。近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县域未成年人网路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7%未成年人会使用父母、祖父母、朋友等他人讯息登录游戏。有分析指出,这也显示中国对于未成年人而定的「防沉迷」网路游戏相关政策在部分地区接近失效。为有效管控,网游公司腾讯和网易暑期已增加人脸辨识频率。

据经济观察报,县域未成年人网路消费调查报告为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实习生佟毕铖于今年6至7月进行,为保数据真实性,他与未成年人面对面沟通,不允许老师、家长旁听。

报告显示,在研究的县城(含农村)中,包括河北、贵州、江西、安徽、陕西、山东6省8县的1108名未成年人中,每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1小时的占比超80%。

报告续指,尽管政策要求未成年人实名认证,但56.6%的县城未成年人会使用父母资讯认证游戏,12.8%的则使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信息,5.7%的求助于其他亲朋,还有1.4%则使用淘宝代认证。

一名河北县级中学16岁的高中生周肖说,她每天都会玩游戏,这些游戏首次登录时都需填身分证号码,未成年帐号将无法在规定时间外登录。然而,为了不受系统时间限制,她坦言,会用父亲的身分证,平均每天要上线玩8个多小时。

尽管有的未成年人家长管得很严,但他们仍能找到时间玩游戏。一位国中生表示,会在晚上10点到凌晨3点之间,「背着家长偷偷玩」。还有一名小学生表示,他会趁奶奶忙碌时偷玩2至3小时的游戏。

游戏公司巨头网易和腾讯旗下游戏今年来显著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实名认证管理,若系统判定身分证号码登录后有未成年人代用嫌疑,需要进一步刷脸识别。腾讯游戏7月启动「暑期人脸巡航」及「防代过人脸巡查」,专门防止未成年人请家长代为进行人脸辨识;网易公司则要求超过70岁的游戏用户必须进行人脸辨识。

中国教育报引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苑宁宁称,实名认证是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首道关卡,若实名认证失效,后面的其他保护政策将没有意义。在她看来,当前游戏实名认证技术的精准度存在偏差,且很多家长未做好对自己身分证号码的管理,是导致实名认证失效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