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会议 陆专家解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陆专家解读中共政治局会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表示,大陆各省市在资源禀赋、技术基础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基于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适宜的产业及技术,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凸出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深度结合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从去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大陆全社会都非常关注。
此前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大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品质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
4月30日会议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澎湃新闻报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不顾实际情况,各个地方都一拥而上,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最后不仅给地方财政带来严重的压力,也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根据当地比较优势发展,针对已有的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钟辉勇说。
吴一平称,随着科技创新进入「无人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难以精准预测。能够做的是,为有勇气创新、有能力创新的企业家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让新技术、新业态、新企业不断从高品质的「土壤」里 「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