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访谈|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明年开始开展6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财联社4月28日讯 (记者 郭松峤)6G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制高点,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有着非常强的带动作用。
2024中关村论坛期间,平行论坛之一的6G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论坛以“共促通信与AI融合,引领6G技术创新”为主题,围绕“6G技术创新”“6G与AI融合”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预计2029年6G标准完成制定,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黄宇红对6G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据公开消息,中国已经组建IMT-2030(6G)推进组,黄宇红也是该推进组副组长。黄宇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做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原型样机的开发,明年开始开展6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财联社:请你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在6G研发方面的情况?
黄宇红:中国高度重视6G发展,而且我们在这方面布局也很早,目前6G研发工作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并已初步建立起“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平台支撑”的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的6G创新体系。
早在2019年,中国就启动了6G的有组织性研究,并且成立了相关的专家委员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运营商、制造商等共同面向6G开展研究。
一方面,各个单位在进行科研。同时,大家也通过有组织的方式进行讨论,也发布了很多白皮书。在6G的具体研究布局中,中国移动积极主导总体架构设计,提出了三体四层五面的6G网络逻辑架构,重点突破网络化通感一体、智简网络、通算智融合等6G关键技术。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攻关6G系统设计和原型系统研发,明年开始开展6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预计2029年6G标准完成制定,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
财联社:6G相比于5G有何进步?
黄宇红:6G将5G的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和大连接的功能进行升级,速率能达到5G的几十倍,终端连接数量也提升一个量级。此外,6G还增加了三个新能力,即空天一体、通感一体、通智一体。
在6G时代,陆地移动通信跟高、中、低轨卫星的有机融合,将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无缝全球覆盖和按需接入,像沙漠、海洋、空中这种地面信号很难覆盖到的地方,6G网络都能够覆盖。
财联社:你认为6G和AI的融合会为产业带来怎样的一个变化?
黄宇红:6G和AI是共生互促发展,在我们业界,有一句形容词,即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意思就是说AI来促进网络技术发展,又促进6G技术的发展,我们称之为“内生AI”。
有了内生AI能力后,将对无线通信和网络的架构运转带来非常大的变革。我们希望将来有了AI以后,网络会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网络助力AI发展方面,更是6G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是非常快,通用人工智能会在未来几年逐步出现,将来我们在生活生产各方面可能都会因为AI而改变。
举个简单的案例,比如将来我们和不同国家的人打电话,如果以前不会外语,就很难沟通,大家互相听不懂。但是有了AI以后,可以实时进行翻译,目前现阶段文字已经可以实时在手机上显示,将来会直接把声音直接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