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湖南工商大学办学7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6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湖南工商大学办学7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杨振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30余位两院院士、50余位国家高层次人才,来自华为、新华三、联想、湖南钢铁等企业的代表,及湖南工商大学师生校友代表共4000余人参加活动。

湖南工商大学成立75年来,乘高等教育改革东风,逐步从传统单一型的商学院发展成为综合型的工商大学,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30余万名。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发挥湘江实验室高能级科创平台赋能优势,形成了“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办学格局,大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陈晓红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的全面深度融合,已成为需要我们切实把握的必然趋势。此次“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恰逢湖南工商大学建校75周年,学校也借此机会,回望革故鼎新的峥嵘岁月,笃定跨越奋进的豪迈信念,放飞创建“双一流”大学的梦想,走好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学校将始终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秉持“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理念,全力当好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力军,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彰显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工商大学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院士,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代表兄弟高校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主题报告会上,与会院士嘉宾、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紧密结合、彼此支撑、相互促进,构建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陈晓红院士作了题为“数智赋能资源能源和环境管理创新与应用”的主题报告。她介绍了新时代资源能源和环境管理的重大需求和面临问题,提出系统建构资源环境大数据平台的科学解决方案,建议重点瞄准多种能源生产过程中高效开发利用和清洁环保的问题,着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中国建设。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院士作了题为“开发人工智能引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开发人工智能引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他阐述了开发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论,并提出了“四网四流”融合理念。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院士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促进土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传统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状。为实现“双碳”目标并积极应对挑战,他创新提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的研究方向,可以有效解决多种施工难题,促进土木工程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欧阳晓平院士作了题为“超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关键技术与重力储能”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超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在高空、深空等特殊应用场景的价值和意义,及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分享了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的解决思路和最新进展。

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院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应用挑战”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人工智能三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及判别式AI与生成式AI的区别,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重点应从文本逐步过渡到图像和视频生成大模型,借助大模型深度挖掘技术的推理变革,成为统一多场景、多任务的“工业大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湖南省科技厅、湖南工商大学、湘江实验室、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南研究院、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共同承办,旨在围绕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领域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及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综合探讨,提出工程科技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体系、新对策,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会议包括开幕式、3场主题报告会、2个分论坛、1场闭门会议,以及湖南工商大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湘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共有50余位院士专家围绕主题作高水平学术报告。(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巢进文)